判府左丞阁下:天下无事,天子甚尊,公卿甚贵,士甚贱。从士而逆数之,至于天子,其积也甚厚,其为变也甚难。是故天子之尊,至于不可指1,而士之卑,至于可杀!呜呼,见其安而不见其危,如此而已矣!
卫懿公之死,非其无人也,以鹤辞而不与战也2;方其未败也,天下之士,望为其鹤而不可得也;及其败也,思以千乘之国,与匹夫共之而不可得也3。人知其卒之至于如此,则天子之尊,可以栗栗于上4;而士之卑,可以肆志于下,又焉敢以势言哉!夫士之贵贱,其势在天子;天子之存亡,其权在士。世衰道丧,天下之士,学之不明,持之不坚,于是始以天子存亡之权,下而就一匹夫贵贱之势。甚矣,夫天下之惑也。持千金之璧,以易一瓦缶,几何其不举而弃诸沟也。古之君子,其道相为徒,其徒相为用5,故夫一夫不用乎此,则天下之士相率而去之,使夫上之人有失天下士之忧,而后有失一士之惧。今之君子幸其徒之不用,以苟容其身,故其始也轻用之,而其终也亦轻去之,呜呼,其亦何便于此也6。
当今之世,非有贤公卿,不能振其前,非有贤士,不能奋其后。洵从蜀来,明日将至长安,见明公而东。伏惟读其书而察其心,以轻重其礼,辛甚!辛甚!
1不可指:不可指点、谈论的地步。
2以鹤辞而不与战也:卫国国君爱鹤,当狄人讨伐卫国时,国人说让鹤去迎战,于是卫国灭亡。
3思以千乘之国,与匹夫共之而不可得也:想拿千乘大国的地盘封给他人,以与自己共同战斗而不能够。
4栗栗于上:在上面胆战心惊。
5其道相为徒,其徒相为用:以道传授给他的学生,君子的学生为君做事。
6其亦何便于此也:怎么这么轻率啊。
苏洵这个人的政治抱负其实是很大的,他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希望能够成就功名,希望能够名垂青史,所以当科考不中的时候,他就觉得那些东西根本就不值得学,而应该学习另外一些更加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他开始闭门读书,钻研古籍,然后融会贯通,政治有了自己的心得,写出了很多的好文章。而这些文章的叙述者或者说写作的角度,我们看得出来都是从一位帝王或者是将相的角度来写的,所以既然是为他们而写的,当时就是从他们的角度来发言的,这是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出来的。同样的,这一篇文章也是这样,虽然他是上书,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影响对方,而采取自己的策略来管理、来治理,所以自始至终,我们从苏洵的文章中能够读到一种强烈的功名心和一种强烈的济世心,这两者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这一篇文章中说的是关于天下有事与没事的分别的问题。全文可分为三段四个层次:第一段,作者以急促犀利而明快的语言,开门见山,指出了“天下无事,天子甚尊,公卿甚贵,士甚贱”的怪异现象,如高山坠石,凌空突兀,使人惊诧不已。本文的第二段又分两个层次:“卫懿公之死,”至“下而就一匹夫贵贱之势”为一层次,作者用历史上卫懿公好鹤不好士而亡国的惨痛教训提醒统治者,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不啻耳提面命,教导谆谆。“世衰道丧”至第二自然段完,是本文的第三层次。作者阐明自己对“君民”关系的见解之后,进而探索“君民”轻重倒置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由。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体会的地方,体会到作者当时写作时的一种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