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课吏馆冠军

时间:2024-08-31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卫洪平  阅读:

  癸卯(1903)初冬,新科进士张瑞玑(字衡玉,号老衡)来到西安。他是与山西籍同年吴庚、马晋,一同以即用知县签分陕西的。

  庭院里有一株老梅,虬枝苍古,瘿苔斑斑。

  像是约好了,临近春节,老梅绽出点点红蕊。接着下了一场大雪,白雪映衬着,那一树红梅越发娇妍了。

  早晨酒醒,支在床边的竹炉烧得正旺。瑞玑披一袭长袍,冒着严寒,伫立花下。枝头的梅蕊灿若云霞,雪地上散落的花瓣,一片,两片,三片……瑞玑回身进屋,提了一把铜汆壶,把散落的花瓣连同周围的白雪,一捧一捧掬到铜汆壶里。铜汆壶插入火炉,片刻的工夫就“活火激壶语”了。

  瑞玑赏梅,也画梅。年少时喜欢画红梅、白梅,后来独爱“愈怪愈媚妩”的墨梅。这时他听着竹炉“壶语”,想起远在雁门的张友桐(字晓琴)向他索画的事来。正好书案上有半盂残墨,便乘兴画了一幅墨梅,又题五言古诗《画梅寄晓琴》。诗的后半说: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兴来画梅花,纷纷落墨雨。

  恐落寻常格,不敢捡梅谱。

  枯瘦任意挥,根株互横竖。

  老杆蟠而曲,起伏如龙虎。

  悬之壁上观,愈怪愈媚妩。

  张友桐比瑞玑年长几岁,中举后在京师大学堂肄业,此时正作着代州中学堂监督。收到瑞玑的墨梅图,张友桐回赠一首《衡玉惠画梅谢之衡玉时官陕西》,诗中写道:“故人动高致,气逸无常格。乞梅画一枝,胜于千金璧。花香不空媚,干老不空瘠。韵奇墨亦奇,乃是玉壶液。”

  张友桐后任山西大学文科教授,著有《西陉草堂集》。

  一

  古城下了一场春雨。

  瑞玑与吴庚、马晋等四十名学员进入陕西课吏馆。一同入馆的,还有以即用知县签分陕西的新科进士:湖南王景莪、四川张运魁、广西李文诏等。

  课吏馆是庚子后新政的产物,类似现在的行政干部学院,各省都有。主要职能是对候补官员和即将到任的官员,进行任前培训、考核等。按新政的规定,新科进士以即用知县签分到各省后,先要入课吏馆学习,才可任用。京师大学堂附设仕学馆,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各部主事、内阁中书的新科进士,入职前也要先入仕学馆学习。

  在陕西,一些在职官员和秀拔之士也被选入课吏馆学习。譬如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新闻界一代宗师张季鸾,便是从三原宏道学堂选来的,只有十六岁,是四十名学员中年龄最小的。

  陕西课吏馆开设于1903年春,地址在今西安市老关庙附近。馆内一应事务,由陕西按察使兼署布政使樊增祥掌管。按察使亦称臬台或臬宪,掌管一省的司法、监察等;布政使即藩台或藩宪,掌管民政、财政、考核官员等。藩台、臬台一肩挑,在晚清是很少见的。

  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号云门,别署樊山,湖北恩施人。早年师事湖北学政张之洞,三十九岁外放知县,历任陕西宜川、富平、长安、咸宁、渭南五县。因“学问淹贯,办事精敏”,1899年以道员衔入直隶总督荣禄幕府,次年(庚子)八国联军侵华,国家风雨飘摇,樊增祥献计,荣禄派他秘密到西安,协助陕西布政使端方做迎鸾准备。两宫驻跸西安后,辛丑(1901)初施行新政,樊增祥在负责新政的督办政务处充任提调,并起草《变法诏书》。樊又是晚清著名的诗人。瑞玑初到陕西得遇这样一位上司,真是幸运。

  开馆这天是1904年4月17日(农历三月初二),樊增祥有长诗记之: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嘉辰送君入,宴坐雨中久。

  东西列斋舍,南北开户牖。

  贤人刚四十,一一识谁某。

  升堂致吉语,禄薄意良厚。

  上为国桢干,下为民父母。

  “上为国桢干,下为民父母”,这是庚子国难后,朝廷和国家对新科进士们的重托。

  虽然跟山西、山东、湖南等省相比,陕西课吏馆开设较晚,但因为主事者是熟谙州县、参与机枢、极具个性的樊增祥,便不同凡响了。

  开馆之前,樊增祥就在课吏馆附设官报局,出刊《秦中官报》,并亲自题写了报头。官报起初是旬刊,转过年就改为五日刊,每期都分发到各州县衙门和学堂。改刊后,樊增祥作《秦中官报序》,指出陕西远在西陲边地,与东南各省相比风气开化得较晚,尤其是“士守陈编,商无远志,京沪诸报,贫者不购,迂者不观”。又说处当今之世,要想知道古事,莫如读书,要想知道今事,莫如读报,《秦中官报》应以秦中政事为纲,主要面向陕西官吏士商,办出特色,让读者生欢喜心,除尘俗气。不然的话,“虽强令州县购阅,不过人掷数金,增多炉灰一寸耳,遑冀行远乎”?改刊后的《秦中官报》生气扑面,除了省内发行,还寄售到其他各省。

励志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