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课吏馆冠军

时间:2024-08-31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卫洪平  阅读:

  此事最早见于沈瓞民回忆鲁迅的文章,瑞玑当然不会看到。在课艺的前半部分,他把矛头指向“倚盗御盗者”,断言“倚盗御盗者之可危也”,进而质疑清廷的“局外中立”:

  今日者,俄人之占据旅奉,劫人之大盗也。日本之出师相抗,两盗之争利也。中国臣民守中立之公约,而日祝东京之捷音,倚盗御盗之故技也。夫以缓急论之,则可以使日胜也,必不可以使俄胜。以恩怨论之,则愿其使俄败也,必不愿其使日败。然试问日胜之后,辽阳数千里之舆地归中乎?归东乎?归于中,则何以酬日本?何以待俄国乎?归于东,则俄不能再索边疆,英法德能不各据地界乎?穷其终极,吾恐局外中立之说,有不可以自谈而自保者矣。

  接下来,瑞玑权衡日俄双方的国力、军备、政治、士气等方面的利弊,预判战争最后的胜败。对俄皇宣称的所谓亲自督战,瑞玑分析指出,俄军“其不能守可知也”,“其不能战可知也”,故而俄皇“其不敢出可知也”。结论是,“俄皇之必不轻出,而俄军之不易取胜也”。

  瑞玑最关切的不是战争双方孰胜孰负,而是战后中国将会怎么样,当下中国应该怎么办。便又剖开一层:“虽然俄不能胜,我中国之祸可以缓;俄不胜而日胜,我中国之祸又将自此始。”何以言之?瑞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剖析:

  一则,日本能败俄,但不能亡俄,沙俄虽败,但绝不会屈服于日本。两雄相持的情况下,地球各国尤其是英美德法必然要出面调解。英美与日本是同党,必然帮助日本;德法与沙俄亲近,必然袒护俄国。两争其利却又两不相允,在这种情况下,“势必至推咎于中国,责偿于中国而后止”。

  二则,日本发动战争抗击沙俄,起初是要保日本的大局,而非贪图中国的土地。然而沙俄侵占我中华土地,日本“仗义竭力而取之”,“取地于俄,则于我为无涉,为我驱俄,则于我为有功”。日本付出巨大代价而夺取的土地,怎么会轻易放弃呢?退一步说,即便日本确实“好义”,将夺取的土地归还给我国,那么向我国索要的其他方面的赔偿,绝不会少于归还的辽东地区。更何况,所谓将辽东归还于中国,就跟英国霸占埃及,俄国霸占波兰一样,名义上归还了,而财政税赋仍然由英俄霸占着。这样的结果,岂非“是还者未还,而失者又失也”?

  三则,沙俄不能打败日本,未尝不能打败中国。我中国不能抵御沙俄,同样也不能抵御日本。日本战胜后,恃其有恩于中国,日日索偿;沙俄战败后,则怀着仇恨日日寻隙报复中国。目前的局势是,中国背对日俄两国,不能自立;背一从一,仍然不能自立。有人会说,那就“两从”吧,跟双方都建立友好往来的外交关系。瑞玑说这样更不行:“我两从也,势必如以财偿盗,财未罄而盗不去;以肉饲虎,肉已尽而虎未厌。将见日俄之盟方定,而若英、若法、若德皆群起而作瓜分之计。”“呜呼!今日各国之于中国,犹之众虎之踞孤豚也。垂涎其旁者,莫不各思一饱。”

  怎么办?文章最后说:

  窃以为今日之中国之急,莫急于固人心而联士气。人心既固,则强邻不敢玩视;士气既联,则外夷不敢觊觎。人心士气无形之兵也,而时事危急之秋,足以济用兵之穷……虽然,有无形之兵以固其基,又必得有形之兵以振其威,而后为太平长久之计。

  瑞玑嗜读史书,熟谙五胡十六国时期以弱御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坚信维护国家主权最重要的是内部必须团结,人心必须稳固,士气必须凝聚。只要做到这点,则任何强敌也不敢轻易来犯。当然他也强调,必须练好“有形之兵”。

  正文之外,瑞玑又别出心裁,为战后收回东北失地,代清廷外务部拟了一份给日本的照会。照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严正中透着睿智,端谨中暗寓讥讽,也是一篇妙文。

  对瑞玑的课艺,樊增祥击节叹赏,写了下面的批语:

  前段正譬兼行,中段权量悉当,后幅数大段则又无意不搜,无笔不转,文章取径纯从庄韩诸子得来。至于时事之是非,中外之得失,渊微洞达,指画详明,结语归重联士气、固人心,真所谓曲终奏雅,高挹群言者矣。照会婉而多风(讽),词笔凝壮。推论情势较然明白。仪秦之舌,晁贾之笔。弟祥读。

励志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