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小部分课文我上小学时就学过,印象深刻,还记着些许皮毛。但时光流逝,曾经那个学习者如今成了教授者。时光究竟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难以说清,也让人恍惚。
我念书时,老师上课,先是领读,老师读一句,我们拖着长长的腔调,用土味普通话唱戏一般,读一句。两遍课文读下来,十分钟就过去了。然后是认生字、词语,接着,老师逐句逐段讲解,最后布置作业。一篇课文学完,最重要的是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老师口述,关键词写在黑板,我们先记在书上,然后工工整整抄到笔记本上。每篇课文都是如此,重点离不开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偶尔,老师让我们自己总结,可我们偏偏总结不出来,于是很头疼,于是挨竹棍。后来,有同学不知从何处学来了一段话,我们天天喊着,好玩极了。“屁是空气,在肚子里转来转去,这是屁的段落大意,响屁不臭,臭屁不响,这是屁的中心思想。”结果,被老师听见,班上所有男生都领教了一顿笤帚疙瘩。许是这段话严重侮辱了老师,那次他下手狠,打得我们屁滚尿流,哭爹喊娘。挨了打,在学校不敢喊,回家去喊。
我一直觉得我不是一个好教师,也当不了一个好教师。我还是按照二十年前老师教我的那一套,先预习,再识生字,再读课文,再讲解,最后布置作业。唯一不像当初的是,每篇课文不搞什么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了,那玩意实在折磨人。
我们班上,都是农村孩子,他们胆小、自卑,我提问,他们是没有人举手回答问题的,只有点名。我让小组讨论,他们就叽叽喳喳,说跟课文搭不上边的事。我让他们上台表演,他们低着头扭着衣襟,脸都羞红了。三四年的小学教育,已让他们习惯了满堂灌。老师嘴皮翻飞,他们静静听着,乖巧透顶了的样子。再要改变,似乎很难,就像地基,夯成了土木结构,再想在上面来个砖混,已经很吃力。我只有按照老办法,沿着条条框框来。只是在课堂上轻松一点,幽默一点,偶尔开个玩笑,或者给他们看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也或者讲讲我身上有趣的故事,让他们觉得上课,不像顿顿浆水面那样,吃到腻歪,而是换着口味。我也不知道我这样上课效果如何,也不知道其他老师有何高招。我是一个懒人,没有创新,不会思考。
很多时候,在课堂上,我总是怕遗漏什么知识点,于是割草一般,这一镰刀,那一镰刀,割得寸草不生,土皮裸露,才觉安心。有时,担心学生没有听明白,于是反反复复,咬烂嚼碎,讲得我唾沫星子快聚成小溪了。后来,我突然想,一个四年级学生真的需要那么多知识吗?我不厌其烦地讲来讲去真的有效果吗?这些难道真是他们需要的吗?我有没有站到他们的角度考虑过呢?
此外,我还发现,我讲课语速太快,一开闸,稀里哗啦,滔滔不绝。这可能跟我干记者多年有关,记者的职业素养要求你必须伶牙俐齿,能说会道,而不是像截木头,八棒槌打不出一个冷屁。可我明明知道,在课堂上,要慢下来,但问题是,我慢不下啊。最终的结果就是我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眼冒金星。一堂课结束,我讲晕了,学生听晕了。
还有,学生的作文,我要求大作文和小作文分开写。大作文,大本子,主要是每个单元后面的作文练习。小作文,小本子,就是平时的小练笔。我觉得我好歹也算一个写作者,在作文方面若比不过其他老师,都不好意思。于是,我把一节作文课,拉长到两节,甚至三节,同时,把我的文章给大家读,激励学生。这样下来,再给他们布置作文,让他们多练多写,虽然笨,但也是一种方法。可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大量作文抱过来让我批阅,累得我几欲吐血,其他老师都以为我有自虐倾向。一批阅作文,发现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孩子们底子太薄,二三年级基本没有做过有效训练,有些连一句话都写不完整,有些胡拉八扯,有些笑话百出,一个学生写道:我妈妈长着一身乌黑的头发。我当时就醉了,难不成妈妈是毛驴吗?
其实,说真心话,在教学上,我也是蛮拼的。拼,一是良心和责任,二是每学期末,全学区会评比,排名靠后,既丢人,还扣钱。
其实,我应该反过来,听听学生们的想法。可后来,我走了,便再也没有机会了。
五
我们班四十多个学生,很多我已想不起了。我只当过他们不到一月的班主任。当然,他们肯定也把我忘了,我只是他们幼小年纪里的过客而已。来了,像流星,又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