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我就上网买了幼儿绘本故事。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在这个两岁余的娃娃面前“力不从心”,小小的年纪,她却有着丰富的思维,和我一起“编故事”,我竟然尴尬的接不下去。
那一箱子动物模型就是囡囡的故事源泉,这两天,她爱拉着我,坐在地板上,眼前的动物在她眼里都是鲜活的,每一个动物都是她的朋友,与她共情,它们有着无穷的想法和诉求。
囡囡用手轻轻地拎起大象的脊背,大象在她手下活动起来,她让我也像她一样寻找一种动物,我抓捏起恐龙,恐龙和大象走到一起,像初次见面的新朋友,亲热地拉了拉手,恐龙(我)问:“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大象(囡囡)调皮地反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毕嘉。”恐龙脱口而出,那是我真实的名字。
大象马上回答:“我叫邵飞,嘻嘻…。”
哈哈哈……这个鬼精灵,我原以为她会说出自己的名字,她却说出爷爷的名字,爷爷、奶奶总是在一起,一起来看她、一起散步,想必她是这样想的。
不一会儿,她又请来许多“小朋友”,小猴子、河马、大熊猫,说要带它们到海边玩去。在她不到两周岁时,我们带她去过海边,坐飞机去的,她便留下记忆。恐龙问:“我们怎么去呢?要不开车去吧!”
“不行,好远!我们要坐飞机去。”
“那...你一个人去行不行?”
“不行的,危险…..”
“……”
我实在没有编故事的能力,像老旧的磁带出现卡顿,不知道该安排怎样的故事情节去应对,而这样的故事情节又能很好地贴合她幼小的内心世界,就这样,故事有头无尾,心里难免遗憾,如果与她能有一个好的互动,很可能会激发起囡囡的充分想象,她会编出一个美丽的童话来。
再瞧瞧她吧!说大象不舒服要去看医生,于是恐龙又变成了医生,恐龙问大象:“你哪里不舒服呀?”她只有一秒钟的迟疑,拉起地上一个断了腿的小马说:“医生,它的腿断了,你把它的腿接上吧!它好可怜…”
我以为她会像昨天那样,说大象咳嗽了,我同样会对她说大象感冒了,要吃药药,多喝水来搪塞她,不想她送来了“重病号”,手下又没有可以接起小马腿的材料,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只得说:“哎呦…可怜的小马,看来她要住院了。”
于是我们又连忙搬来积木搭建医院,医院很快搭建好,但小马的腿还是无法医治,就在恐龙医生左右为难,努力想办法的时间里,她居然不耐烦了,嘴撅得老高说:“这个医院不好,说着,手一挥,医院瞬间坍塌,坍塌的积木盖住断腿的马,面对被摧毁的医院,我惭愧自己是个彻头彻脑的“庸医”。
看我再也编不出好故事,囡囡显然很失望,丢下动物们就要玩其他玩具,外公说:“你要把玩过的东西收好才行。”说着还动手帮忙把动物往箱子里放,囡囡阻止道:“不是这样的,它们自己会回家家。”外公停止收拾,疑惑不解,只见囡囡把玩具收纳箱侧放在一端,口接近地面形成一扇大门,然后手抓捏着动物,于是,这一群动物就在她的驱赶下,一个个“走”进家门。
收拾好这些,囡囡拿来一个毛绒狗狗,打开狗狗的电源开关,狗狗奶声奶气地叫着,向前走几步又后退几步,一副怯懦不敢向前的呆萌样,囡囡用手抚摸着它的后背偏着脑袋对它说:“狗狗不怕,这是奶奶,这是爷爷,他们可好啦……”
囡囡是不是很有编故事的天赋?却偏偏遇到不太会编故事的奶奶,奶奶无法揣度她幼小的心里装些什么?也无法洞悉她纯真世界里的斑斓,不能很好与她互动,像一束烟花缺少了火的助燃,无法见证她的美丽一样。
开始,我买一款普通的图文绘本,带拼音的那种,价格便宜,付款后,又忍不住浏览其他绘本故事,意外发现一款除了图文还自带语音的绘本,语音甜美亲和,代入感极强,但价格不菲,略思考一下,我决定退货、退款重新拍下这一款。
其实第一款绘本也很好,我可以读给囡囡听,和她有个互动过程,但我知道自己的发音和表演的水平都很不尽人意,偶尔阅读一些读物被儿子听见,他都会忍不住地“嘲讽”我:“妈,那是后鼻音,您读的不对;那是H不是F;那是卷舌不是平舌等等,把我和囡囡互动的那点热情碾压,没有了自信,弄得我,想给囡囡讲故事时总是拘谨的放不开,担心自己某个不正确的发音会不会在囡囡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甚至在她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产生误导。
囡囡的小脾气可倔了,要是哪天老师指出她的发音错误,她会不会反过来固执地坚持:“奶奶当初就这么读的。”那就不好了。
再说,一个好故事,就是一出很好的情景剧,没有好的语音、好的情感表达,仅仅把意思朗读出来,平铺直叙,再精彩的内容也会变得平淡无奇,索然寡味,如一首名曲被五音不全的歌喉演唱,在听觉上不仅产生不了好的冲击力,反引起反感,这样一来,肯定引发不了囡囡对故事、对阅读的兴趣,不能激发她更为广阔的思维联想,那么,我希望通过阅读可以引领她走进一个全新世界的初衷势必大打折扣。
罢了!我还是选择这款图、文、语音并茂的绘本方为明智,我和囡囡一起当观众、一起聆听,说不定还能找回我的童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