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不管走多远,不管遇见多少人,我最难忘的,还是我的恩师——我小学时的陈玉萍老师和初中时的邹清国老师,他们都教语文。
从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陈玉萍老师都是我的班主任。那时,她还是个大姑娘,长得眉清目秀,喜欢扎一个马尾,显得特别干练。走在乡村校园,她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陈老师的声音非常悦耳,每次朗读课文的时候,我总陶醉于她优美动听的声音中。大约就是从那时起,我疯狂地爱上了语文,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严重偏科。
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天,好像是小学三年级放暑假前,陈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办公室,说看了我写的小作文,感觉我挺有文学天分,让我坚持写下去。她随手打开抽屉,拿出几本课外书,笑着对我说:“暑假你读读这些书吧,应该对你有帮助。另外给你布置一道作业,从今天开始,你要每天坚持写日记,记下你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下学期开学,我要检查。”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好作文,就要从广泛阅读开始,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始,从坚持每天动笔开始。”老师用清澈的眸子望着我,甜甜的笑意挂在嘴角,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作为语文科代表,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我的班主任,她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美得自然而清新。临走时,老师又递给我一个笔记本,“就把它作为你的日记本吧!”说完,她用手轻轻摸摸我的头,再一次温柔地笑了。我感到一股巨大的暖流遍涌全身,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从小到大,除了父母和亲人,还没有谁这么关心过我。
从陈老师办公室出来,我的心是雀跃的。怀抱着老师送我的书和笔记本,我忍不住放声高歌。对于那时严重缺乏课外读物的乡村孩子来说,这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啊!那一天,我脚下生风,感觉自己好像是飘回家的。
当晚,我便挑灯夜读。《三毛流浪记》《冰心文集》《儿童文学》《格林童话》《作文天地》《故事会》等,每一本书都让我爱不释手,恨不能一口气将它们全读完。
就这样,整个暑假我都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与喜悦中。在地里帮母亲干活时,在家里忙着做家务时,我脑海里都在回想着书中的故事与情节。当然,中午在竹林纳凉和夜深人静时,才是我真正进入阅读的美好时光。我一本本捧读,沉醉在课外书为我打开的另一个美好世界里。
那一个暑期的日记,基本上都是我的读后感。新学期开学,当我把那一摞被我翻阅得有些陈旧的书和写满了文字的日记本交给陈老师时,我看到老师欣喜地笑了,她向我伸出了大拇指,“很好!我没有看错。长大后你争取成为冰心那样的好作家。”这对我真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当一名好作家的理想就这样悄悄植根心田。
后来,只要一有新书,陈老师就会第一时间拿给我阅读。有时她还会特意买些好书送给我。遇到难懂的,她还会耐心地给我讲解。
从此,写日记就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直到我来到南方两年后,因忙于生计,才被迫中断。
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并养成了用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只可惜我那时少不更事,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由于忙于课业,我很少回母校探望陈老师。初中毕业我被保送到了重点高中,本想第一时间将这一好消息告诉恩师,没想到她已随新婚的丈夫去了外地发展。从此,我们就彻底失去了联系,至今再没有见到过她,这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不知道她是否一切安好?我只想告诉她:是她,点燃了一个小女孩心中的梦想,给了我永远温暖的记忆。
因为在小学打下的基础,到了初中,我的作文一下子在班上脱颖而出。从初一到初三,我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都是邹清国老师。他那时大约二十多岁吧,师范毕业后分到我所就读的乡村中学执教,据说是全校最年轻最有才华的老师。
他时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他浑厚的男中音和充沛的感情让我觉得那文章好像真的写得不错。
为了提高我的文字表达能力,邹老师给我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让我每天把一个短句拉长,或是把长句缩短,如此反复。起初,我觉得有些枯燥、单调。慢慢地,我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他是想让我学会自如地驾驭文字。比如,语言尽量不重复不啰嗦,各种修辞手法能娴熟运用,什么情况下用短句,什么情况下用长句等,是他让我明白了原来语言是有节奏也有美感的。
为了提高我的写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老师特意为我找来一些中外名著让我课余时间阅读。印象最深的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浮士德》《青年近卫军》等,当然,还有中国的四大名著。
这一本本厚重的书,我啃读得十分艰难,不少都是似懂非懂的。但老师还是坚持让我读下去,他还专门抽时间和我一起探讨、分析。书中的精华部分都被他用笔做了记号,不少经典语言和精彩段落,他让我用笔记下来,有些他甚至让我背下来,烂熟于心。
于是,除了日记本之外,我随身又多了一个精彩语句和名人名言摘录本。没事的时候,我经常翻阅这个小本儿,才觉得文字表达真是变幻无穷,写作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转眼到了初三,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84年,那年我16岁,本来是紧张冲刺迎接中考的时节,可我的语文老师却推荐我参加作文竞赛。没想到,这一下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在全校、全乡、全镇、全县又到荆州地区的层层选拔赛中,我竟然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摘得了初中作文竞赛一等奖的桂冠。
那时整个校园都沸腾了,通过媒体的报道,我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小名人。
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当时学校专门为此召开的庆祝大会。当老校长把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和十块钱的奖金及获奖证书递到我手上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我有生以来最荣耀的一次登场。
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生动的面孔,我忽然想起我的班主任邹清国老师。明明是他托举起我的辉煌,可这成绩现在全记在我一个人的功劳簿上,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我的陪跑教练呢?终于,我看到了台下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正静静地伫立在会场一角,望着台上的我微笑哩。不知为什么,我的眼泪突然夺眶而出。
因为作文竞赛的成功,1985年,17岁的我被保送进了本县的重点高中。
从此,我便离乡村越来越远……
而我的班主任邹清国老师,却在乡村中学的三尺讲台上一坚守就是三十多年,满头青丝早已变华发,他像春蚕吐丝般,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智慧,无怨无悔。一年一年,他送走了一拨又一拨寒门学子,可谓春色满园、桃李芬芳。因为邹老师教学成绩突出,县城有好几所重点中学都想调他过去,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他爱这方热土,更爱这里的孩子们。
在我的心目中,陈玉萍老师和邹清国老师就是无数个基层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美乡村教师”。
而我,也没有辜负两位恩师的厚望,以手中的笔,为自己叩开了一条精神的朝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