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像一本珍贵的教科书,您如一面文学的旗帜高高飘扬,您像春风细雨于无形中普度着中华大地上的文艺工作者及文学爱好者。读您,深深地读您,如饥似渴,我心中的铁凝。
铁凝,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的一块文学丰碑,对您除了敬仰,便是爱戴。我不认识您,您更不会认识我,我们距离那么远,远在天边无从相识,我们距离那么近,近在我可以从网上随时阅读您的文章,走近您博大的文学胸怀,于是我们是相识的,心是相知的,仅仅是因为中国文学梦。近年来,由于时间关系,我有幸读了您的经典文章,让我心灵得到启迪、飞扬,我想在文学的丛林中,会有许多如我般文学大众得到您润物细无声的滋养和普度。
在《开创新时代文艺的壮阔天地》讲话中,您讲:生逢伟大时代,我们不仅要有身处壮阔历史中的自知自觉,更要提得起、握得住手中的艺术之笔,以准确深刻的笔触和对人民最深挚的情感书写这伟大的时代与时代的伟大;生逢伟大的时代,要以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不负历史的凌云之志与辛勤创作,回报所有注视者、关切者、期待者的目光。历史雄辩地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一百年来,中国文艺所走过的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发展道路。历史还将证明: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将在这条道路上勇毅前行,开辟新时代文艺的壮阔天地。开创新时代文艺的新天地,就是要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您号召当代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握住手中之笔,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昂扬的热情,更绚烂的笔墨,更充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举时代精神的灯火,吹响人民前进的号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踔厉奋发,开创新时代文艺的壮阔天地。
在《散文里没有规距》讲话中,您讲:散文河里没有规矩。散文在古代非韵文即散文,序、跋、笔记、碑记、书信、日记、游记、演讲都是散文。现代“散文”这个文学概念是"五四"之后才有的,以区别于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不能中规中矩太象散文了,不能写成典型的散文范式或模仿名家的散文格局。才气、感情、思想一样不缺,但才气体现为文字华丽,感情是大众的,思想是现成别人的,这样的散文刻板教条、老实厚道,没有胆实,没有创新,不能吸引人,打动人。文学没有边界,没有鸿沟,没有人规定散文只能由散文家来写。您告诉大家鲁迅早就说过,散文其实大可随便的。您引用梁简文帝的话,讲立身先须谨重,作文且须放荡,循规蹈矩,没有胆识,没有创新,不如不写。散文要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随着作者的情感一起跌荡起伏,一起歌哭忧思,这样的散文比小说更有力量。您形象生动地借用什克洛夫斯基的《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告诉大家,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陌生"和"难度"都是对散文的拯救。如一泓顺畅的水流,放上一块石头,遇到阻遇,激溅出水花,才是更美丽的风景。
在《我眼中的杨绛》一文中,您用协和医院送别杨绛先生最后一程的倒序方式开头,没有悲壮,没有哀哭,有的只是宁静安详。以描写先生最后的容颜,记述先生安祥的如同从“客栈”返回心窝的家;以把《杨绛全集》摆放案头开始慢读来纪念前辈;以数年来的多次拜访杨绛先生的实况来记录一代文学巨匠朴素而伟大的一生。作为敬且爱的读者之一,您收获的是灵性与精神的奢侈,您感慨那个时代,那一代作家时,发现我们想到某一个人时,先生想到的是那一代人。通篇文章用叙述和描写的手法娓娓道来却感人至深,受益非浅,这就是您语言的威力,穿透时空,直抵人心。于无声中启发我们,创作需要语言灵动、温婉又深入人心。作人要像杨绛先生朴素、厚重,一生中要充满自我挑战与无私奉献精神。
在《在树下》这篇小说中,通过一场同学聚会拉开了序幕。以不同的同学身份,塑造了不同的个体形象。小说以两个不同阶层的知识分子,一个是女副市长项珠珠,一个是中学教师老于。因为老于家住房有实际困难,需向项珠珠请求帮忙。当老于在项珠珠家客厅会面后,老于激烈的内心矛盾斗争跌宕起伏,最终文人的骨气和傲气战胜了生活困难和亲情的实际需要。面对昔日学习不及自己的同学已成为市长,他放不下自己的尊严,于是和女市长谈文学,谈社会,谈现实,唯独没讲他需要市长帮忙解决现实困难。走出市长家,他无处诉说的心里话,只能对着一棵树,在树下诉说了他的难,他的苦,他的傲,和他人生寄予晚辈的希望。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中华文人的骨气和志向。
读您的著作不是很多,但都是精品。您的讲话和文章,如春蚕吐丝,如细雨润物,又像是一场场文学盛宴,在中华文学圣地上一点一滴渗透、浸润。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人民立场,创新写作技巧,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奔赴波澜壮阔的新天地。
读您,像仰望泰山;读您,如横跨长江;读您,让我在文字领域里幽思绵长;读您,让我在人生路上再次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