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对《乡土中国》的认知是一本高深的科研书籍,通读后才知晓其旨意之精深,逻辑之严谨,内容之通俗。当你看到“乡土”的字眼,是否会携有色眼镜定义它?又是否会狭隘地将其定义为乡村研究呢?其实它是对乡村及乡土社会下的中国的剖析,它是现代人情感的皈依。
“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乡土中国》中不动声色的一笔,让我也隐隐感到几分怅然在其中。安土重迁、广厦丛生,让乡土消弭在我们的记忆中,而勇攀时代的高峰,又怎能忘却土之本蕴、情之所源。
悄然翻篇的旧世界,加速构建的新社会,既阻隔了人与人的心理距离,也切断了回归乡土的情结道路。经济的高歌猛进衍生出了一批批“北漂人”“小镇做题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镇化社会似乎正将传统化乡村逼入绝境。
但守住乡土就是守住自己心灵的一片净土,它有如诗如画的美景,颇具特色的美食,氤氲环绕的炊烟,这都是它处处在、时时有的文化气息和精神品质。沉静无言也让人心安,沧桑厚重也让人敬畏。这片净土,浸染着家族观念,充斥着熟人面孔,人们互相了解、彼此扶持,用汗水和勤劳耕耘,用欢笑和热爱生活。古往今来,无论是文人墨客或是市井百姓,皆有着仍怜故乡水的情愫。让我们褪去俗世繁华,逃离纸醉金迷,重嗅泥土,守护共同心灵家园的真挚呼唤。
回归乡土不是固步自封的选择,而是改革创新的变局。李子柒驻守温情田园,记录诗画乡村,为村落注入绵绵不断的生机,浸润着万千乡土儿女的心,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杨宁毅然卖掉婚房,选择逆光而行、无悔青春。在田间的土地上,她用一捧黄土,引领村民脱贫致富,唱响了当代青年励志奉献、无私忘我的最强音。
守乡土,觅源起,立潮头,回归乡土,在不变的根脉中,踏浪而行,坚守潮流。或许在某个月色催人的夜晚,会轻轻道一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