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云游四海,挥金如土,交友无数,他创作了众多以交友送别为主题的名篇佳作,热情讴歌友情的珍贵和离别之际的绵长情谊,如《金陵酒肆留别》《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多为七言体。该诗是一首客中送客的五言古诗,在李白的送别诗中颇为独特。郁贤皓先生认为该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李白客游扬州,时年五十四岁。此时李白游走于金陵、扬州、秋浦等地,与朋友多有交游送别之作。当涂县尉赵炎要从扬州赴长芦,李白写诗送别,命题方式类似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除了这首诗,李白写给赵炎的作品还有《寄当涂赵少府炎》《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二诗。从诗中所述可知,李白与赵炎关系甚笃。
诗开头两句叙述行踪。我从金陵来到扬州,现在为了送别朋友要调转船头往金陵的方向,所以是“回”,因为长芦在扬州市的上游,与金陵隔江而望。接下来三、四两句叙述与赵炎一起去观赏扬州广陵涛。西汉时扬州靠近入海口,广陵涛波澜壮阔,是当时颇负盛名的景观,所以枚乘在《七发》中用广陵观涛来启发楚太子。但是,到了唐代随着长江河道的改变,广陵涛逐渐消歇,甚至难觅踪迹,故唐人少有题咏。李白和赵炎慕名而来,与其说是来观涛,不如说是寻访旧迹、凭吊古人,因此李白并没有对广陵涛进行直接描写,而是转到对朋友的称誉。五、六两句用“仙尉”“四豪”两个典故来赞誉赵炎,前一个切官职,后一个切赵姓。赵炎是李白很欣赏的朋友,在李白眼里他不仅是一个能吏,还是一个高明的画家,并且在思想追求上也与李白有契合之处。如《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是李白为赵炎所绘粉画山水图而作的题画诗。其中有云“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赵炎处理公事宽简,喜于结交,神态超逸,如图画中人物。又云“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说赵炎就像汉代南昌县尉梅福一样,儒道兼修,潇洒自然,超凡脱俗,与李白风神颇为近似。因此,李白对赵炎的称赞并非虚誉,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其中蕴含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真挚友情。
七、八两句叙述送别赵炎离开扬州时的情状。“维舟”是指赵炎乘坐的体型较大的官船,与李白自己乘坐的小船“舠”形成对照。因为赵炎的船是逆流而上,时值夏季丰水期,江面宽广,水势浩渺,又由于上游高、下游低,当李白目送朋友的船远去时,有一种船入云霄的幻觉,其中自有夸张想象成分,就像他所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这种感受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从上游望下游有所不同。可见,“目送烟云高”的“高”字意涵丰富,亦是李白惯用的手法。按照一般的写法,送别诗到此即可结束,如李白送孟浩然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结束语,但此时望着赵炎的船消失在“烟云”中,李白尚意犹未尽,宕开一笔,又用了四句进一步表达对朋友的不舍与思念之情。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两句,回忆和赵炎不久前欢聚的场景。二人在酒楼持蟹饮酒,衣袖高挽,谈天说地,因天气炎热,不断扇动着扇子,无拘无束,好不快意。“持蟹”典故的使用凸显出双方对饮时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人物剪影,并表达了作者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要知道,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唐玄宗疏远,赐金放还而离开长安,但李白对政治并没有死心,他奔走四方希望有所作为,可是十年过去了,一无所获,此情此景难免会生出一种“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的感慨,正如他在《月下独酌四首》其四中所云:“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希望通过及时行乐的方式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最后两句采用从对面写的手法,也就是从赵炎的角度叙述两人的别后之情。李白想象着在分别后赵炎也会想念自己,那该怎么办呢?于是他告诉朋友,可以登上高处,对着自己的方向放声高歌,这样就能够排遣相思之苦。李白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因为他就是这样做的,如他在《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有云:“系之衣裘上,相忆每长谣。”写朋友对自己的相思,倍增了自己对朋友的相思,并且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通过对现在、过去、将来时空背景下主客活动的描写,全方位展现双方亲密无间的友情和无拘无束相处的愉快感受。同时,作者还热情赞颂朋友的才华和德行,语言平白如话,娓娓道来,浸透着情谊的深厚与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