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古代文人的艺术化生存境界以及对现代人的启示——以中唐文人为例

时间:2022-01-01    来源:馨文居    作者:刘心怡  阅读:

  【摘要】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后,人民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二者出现某种程度的不相调和,借鉴于人们同样需要做出精神与物质调和的中唐时代,透过当时的文人能够洞悉到古代的艺术化生存方式,并以此作为对现代人的借鉴​‍‌‍​‍‌‍‌‍​‍​‍‌‍​‍‌‍​‍​‍‌‍​‍‌​‍​‍​‍‌‍​‍​‍​‍‌‍‌‍‌‍‌‍​‍‌‍​‍​​‍​‍​‍​‍​‍​‍​‍‌‍​‍‌‍​‍‌‍‌‍‌‍​。

  要追寻艺术化生存,就要追溯到尼采所论的“酒神精神”​‍‌‍​‍‌‍‌‍​‍​‍‌‍​‍‌‍​‍​‍‌‍​‍‌​‍​‍​‍‌‍​‍​‍​‍‌‍‌‍‌‍‌‍​‍‌‍​‍​​‍​‍​‍​‍​‍​‍​‍‌‍​‍‌‍​‍‌‍‌‍‌‍​。酒神精神以“欢欣鼓舞”为目的,给生命以至高至真的肯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思​‍‌‍​‍‌‍‌‍​‍​‍‌‍​‍‌‍​‍​‍‌‍​‍‌​‍​‍​‍‌‍​‍​‍​‍‌‍‌‍‌‍‌‍​‍‌‍​‍​​‍​‍​‍​‍​‍​‍​‍‌‍​‍‌‍​‍‌‍‌‍‌‍​。

  尼采为了让酒神精神真正醒来,给生命意志以不竭的冲动和涵养,他创造了艺术生存论。什么是艺术生存论?首先,从审美态度看,它要求主体要超功利地对待人的生存过程,要求把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的生活化统一于当下瞬间。其次,从表现形式看,它要求崇尚悲剧、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再次,从理论本质看,它是对形而上学家拒斥感性生命、张扬超验世界的批判,主张回归感性,注重肉体生命,主张在整体的、动态的生存过程中提升主体的艺术审美力和艺术的创造力,主张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应然活动。[1]艺术化生存是人类的一种审美理想,进一步阐释为人们对待生活与人生的态度是“艺术化”的。这种艺术化的生活与人生,其内涵是“诗意的栖居”,包括慢行的人生、感知自己的存在、感受世界的存在等等。

  一、中唐文人所体现的艺术化生存

  中唐处于盛唐之后盛极而衰的时期,朝政腐败,宦官乱政,方镇割据,朋党林立,“法未修明”“政未光大”,但在混乱之中又有相当一批先进人士在持续地发光发热,力图改变这种时局。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立足于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唐时期多种思想交流互通,互相影响,文人作为一个时代下最为敏感的人群之一,忠实地在诗文中传达着这个时代的种种思想生活的变化。在中唐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以敏感而思想多变的文人为载体,衍生出了多种艺术化生存的方式,值得分析与借鉴。

  (一)中唐时代背景下对于古代艺术化生存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在中唐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思想以及整个社会风气与盛唐时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皇甫湜认为,这种战乱之后仍旧污浊沉闷的政治空气,造成了暴戾消极的社会风气:“自中代以还,求理者继作,皆意甚砥砺,而效难彰明;莫不欲还朴厚,而浇风常扇;莫不欲遵俭约,而侈物常贵;莫不欲远小人,而巧谀常近;莫不欲近庄士,而忠直常疏;莫不欲勉人于义,而廉隅常不修;莫不欲禁人为非,而抵冒常不息。”[2]进奉行贿之弊大行其道,那些通过科举而进入上层社会的文人,也沉溺于车马宴游,实际上反映出当时人们反常的自我补偿心态和得到暂时苟安而自行蒙蔽双眼的自我满足,也是不肯正视当前社会问题的表现。所以,许多人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对前途理想丧失信心。基于这种社会环境,诗人们的思想、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产生了创新与分化。

  自元结始,虽有偏颇之处,但开始提倡“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3]。元结的思想受到杜甫的赞扬后,更是助推了中晚唐诗坛掀起了一股重视“诗教”“知民疾苦”“以达下情”,追寻“风骚之韵”的风潮。这反映出诗人们倾向于感知民间疾苦,对现实生活多有反思的生活态度,甚至于以诗承教化民众为己任,而非一味地沉浸于生活表面的安乐祥和之中。他们不仅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敢于并且乐于直视社会的阴暗面,揭露权贵和世人所竭力掩盖的滑向衰败的国家局面,并且能为之提出自己的改良建议。面对混乱的社会,杰出的诗人不愿让这种灰败的生活束缚住自己,而是努力在风雨飘摇的现实中寻找到一个自己内心的平衡,以青山绿水和浓烈的情感调和自己面对浇薄谬戾的社会时的负面情绪,使自己保持平和中正的态度以及对人民国家的关心,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态度。实际上是将儒家的积极入世同道家佛家的寄心世外相结合了。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