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24-06-02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韩亚蓓  阅读:

  《西游记》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本浪漫主义色彩较浓的小说,同时也暗含着许多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影射与解读。作者生活在明代,当时正处于统治阶级问题频出的阶段,社会生活秩序混乱,百姓生活深受其害。该小说以孙悟空等徒弟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所遇到的各种艰难历程。其中,孙悟空是作者着重塑造和描写的形象,在前几章的故事里突出表现了孙悟空不畏强权、追求自由的精神,为其护送唐僧埋下了伏笔。

  一、《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特征

  (一)孙悟空的动物性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没有脱离其本性,主要体现在他没有脱离动物的世界,并且还灵活生动地展现了其作为动物的特质。书中描写的牛、羊、虎、鹿等动物本身也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动物王国。孙悟空所表现出的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宝林寺时,见到他的僧官曾说他“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在黄风岭的老者家借宿时,老者也曾形容他的外貌像个实实在在的猴子;同时,尽管孙悟空学会了七十二变,但他依然保持着其动物性,在与二郎神打斗时他曾变作小庙,以嘴做庙门,牙齿做门扇,舌头变成了菩萨,眼睛变做窗户,但尾巴却只能变作旗杆;孙悟空的动物性还表现在他的猴子本能方面,一是喜爱吃桃,二是在听菩提祖师讲道时,孙悟空在旁边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并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这些动作都将其猴子的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1]。

  (二)孙悟空的人性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书中所塑造出的孙悟空具有人的性格品质及心理特点,孙悟空追求自由,并且无畏艰险,敢于反抗各种势力。其在护送取经的路途中历经千山万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书中为了避免阎王的管束,他闯进地府索取生死簿并将猴类名字勾掉,还自称“齐天大圣”,想要成为与天地同寿的山大王,还要做与神佛齐平的大圣。孙悟空还具有骄傲、争强好胜以及虚伪的一面,面对如来佛祖的发问:“你除了长生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他认为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自己,更何况是如来,便直接回答他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并且还会驾筋斗云,能够一纵十万八千里,但他并不知道他的这些本事在神佛眼里不过就是雕虫小技。入驻水帘洞后他端坐在上,享受着众猴的拥护,在这看似实至名归的背后隐藏着其难以掩盖的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的顽劣品性。当有人告诉他平顶山妖怪很厉害的时候,孙悟空想的是先让猪八戒去与妖怪较量一番,如果能够赢过猪八戒,那就说明这妖怪确实厉害;孙悟空还依靠其泼皮性格统一了花果山的许多走兽,成为花果山的大王,由此也可看出其和真正的市井无赖一般不愿受到任何束缚。孙悟空还具有聪明机智的特征,在对付妖怪的过程中,他通常会采用很灵活的方法,例如趁机钻进妖怪肚中打滚、跺脚、上蹿下跳,使妖怪疼得满地打滚,直到求饶。同时孙悟空也猜到在它出去的时候可能会被妖怪报复,所以他会灵活地用金箍棒探路,让妖怪被金箍棒崩掉了牙,从而使妖怪们束手就擒。这些都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孙悟空的机敏和灵活,也能反映出孙悟空具有人类调皮捣蛋的特征[2]。孙悟空还重视情谊,在故事中,有一回祖师要求孙悟空离开修行之地,孙悟空当即便说:“还有祖师厚恩没有报,不肯离去。”其中厚恩指的是孙悟空学到的长生之道、七十二变及驾筋斗云。同时,孙悟空的情谊还体现在其对师父及同门的信任和关心方面,表面看孙悟空不听说教,呵斥八戒,但实际上这也是他们之间情谊深厚的表现之一。

  (三)孙悟空的神性

  孙悟空的神性表现在其战胜困难,完成常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对敌过程中通常凭借着七十二般变化和如意金箍棒以及能行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他对于天庭的条条框框不屑一顾,在玉皇大帝面前自称“老孙”,称玉皇大帝为“老官儿”;为了报复王母娘娘没有在蟠桃宴上邀请他而大闹蟠桃园,进而喝醉误入了兜率天宫,进入太上老君的丹房中乱吃金丹,最终演变成大闹天宫;而在取经途中遇上的各种幻形妖怪他都能够用火眼金睛一一识破,其中要数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最为精彩,白骨精先后化身成为年轻女子、老太太以及老翁,屡次想要欺骗唐僧,但每次都能够被孙悟空识破并打回原形,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正是由于孙悟空具有广大神通,他才能够真正打败妖魔,保护师父并取回真经。由此可以看出,孙悟空将猴、人、神的不同特性结合在一起,塑造出了一个经典且广为人们所喜爱的经典形象。猴性表现出他的动物性,人性则体现在他的社会性方面,而神性则是展现其传奇的一面,充分展现出其理想化英雄的特征。孙悟空在取经之路上的表现,不仅凭着其广大神通,还凭借着其机警和聪明,真实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想要铲除世上一切恶势力的美好理想和强烈愿望,并且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勇气[3]。

  二、《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意义

  (一)体现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西游记》中前几章节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孙悟空的基本形象,他本是“石猴”,但在出世后立马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神勇,并在花果山做起了大王。但他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想要躲过轮回不生不灭,最终去拜菩提祖师为师,取名孙悟空。由于他的机敏聪慧,得到了师父的真传并学会了神通,此后他去闹龙宫得到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勾掉众多名字。天庭得知此事后想要招安他,便给他安排了弼马温的职位,但他知道该职位地位低下后便发怒打出天庭回到了花果山,天庭拿他没办法,最终承认了他“齐天大圣”的称号。孙悟空在故事中不畏强权,也不愿逆来顺受,用自己的力量战胜了这种蔑视,充分体现出当代民众对于地位与权力以及个人尊严的追求。由此,可以说实现生活欲望与个人尊严的满足是当时社会群众的最大愿景,同时在反抗一切压制的过程中追求自由,这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实现的,但却是人性中最根本的需求。在社会及思想开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思想会自然表现出来,《西游记》的前七回章节,就是以神话故事来满足民众的内心渴望。而书中描写的故事也表现出孙悟空勇于向一切权威发起挑战的强烈反抗精神,体现了其强烈的自我意识及对民主的需求[4]。书中作者对孙悟空的名字进行了解释,评论他是“鸿蒙初辟原无性,打破顽空须悟空”,“打破顽空”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对天子统治阶层的不满,从而寄希望于孙悟空来打破当时的统治阶层。“悟空”则表现出作者赋予孙悟空不怕一切的性格以及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发扬战斗精神和战斗意志

  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既要冒着危险降妖除魔,还受到紧箍咒的约束,在孙悟空降妖除魔时,唐僧分不清是人是妖便对孙悟空念起了紧箍咒。但孙悟空也并没有退缩,而是一路尽心保护唐僧,唐僧以为孙悟空故意下杀手并且教育不听时想要赶走他,他却说:“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由此可以体现出孙悟空重情重义,并且在最终被唐僧赶走后过得并不逍遥,身在花果山,心却想着没有完成保护师父的责任,难以安稳。作者用大量心理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烘托出孙悟空的心理变化[5]。同时也能够在孙悟空智斗妖魔的过程中发现其战斗精神及意志的强烈,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畏艰难、不惧强权,充分展现了作者想要发扬其战斗精神及战斗意志的愿景。

  (三)塑造有胆有识的积极正面人物形象

  孙悟空在书中仇视一切残害人民的妖怪,同时与受到苦难的民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车迟国解救了无辜的和尚,在比丘山救出一千多孩子的性命,在火焰山三借芭蕉扇灭火解救了当地百姓的困苦。但他对害人的妖精从不手下留情,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里,唐僧数次念紧箍咒惩罚他并且想要断绝师徒情谊来阻止他痛下杀手,也仍旧没有动摇他降妖除魔的决心。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寄托了当时社会群众想要坚决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景,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想团结一致争取自由的决心。孙悟空的超凡智慧体现在他能够及时洞察一切变化,头脑清醒并且快速做出反应来对付妖怪,经常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去了解敌方的情况。他的胆量令人钦佩,明知前方是数不尽的艰难险阻,也从未想要绕开,而是提高警惕运用智慧,不是钻进妖怪身体就是变成其身边的人,从而夺取法宝捣毁洞穴[6]。由此能够看出孙悟空是有胆有识,勇于抗争的人物形象,寄托了作者及广大群众对该类人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集猴、人、神的特性为一身,具有不畏艰难、聪慧机敏、勇于反抗及追求自由等性格特点,展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但也寄托了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一人物,表达出其想要追求平等、打破限制等心理,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黎煜.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塑造[J].参花,2019,000(009):73.

  [2]杨建利.从小说主要人物名字取名的变化探索名著的教学设计策略——以教学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取名为例[J].语文课内外,2020,000(015):302.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3]季瑞冰.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之形象[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

  [4]闫孝银.《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解读[J].环球市场,2018,000(026):231.

  [5]李素华.谈对《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诸种思考与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4).

  [6]许梦然.明刊本插图中孙悟空形象比较研究——以《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和《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为例[J].大观(论坛),2019,000(012):228-229.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