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人程维的诗歌作品中,作为形象构成的基本单位,其诗歌作品意象往往是在比喻中生成的,并在比喻中得以展示、丰富和加强。关于比喻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前面有几个章节进行过评论,下面再就此创作手法展开讨论: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比方,即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事物。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想象力在两种事物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也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通俗点说,让一种事物说明另一种事物,把你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得更加生动而强烈,是人印象更加深刻。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在定义比喻时这样说道:“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比喻可以建立在形象与形象之间,也可以建立在抽象与形象之间,但是一般不能建立在抽象与抽象之间,因为建立在抽象与抽象之间就达不到更加生动而强烈地说明事物的目的。比喻的种类很多,在辞格上基本分为三种,一是明喻,二是暗喻(也称隐喻),三是借喻。除此三种基本种类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直喻、隐喻、类喻、洁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
明喻是一种比较明确而单纯的比喻方法,它往往抓住两个事物之间某种相同或者相近的特点。
比如诗人程维的《一个词》:
一个词
在纸上被写出
犹如雪山上的一个人
漫山之白
只为呈现一点之暗
更多空间被大脑拿走
一个词
仅仅是火焰中燃烧的
一块炭
而不是燃烧本身
当火焰被燃烧拿掉
它只是隔夜的灰烬
这是用形象比喻一个布置在纸上的背景,而这种背景又是抽象的。并且“更多空间被大脑拿走”,诗人程维在这里抓住了它的文本方式、纸上的背景等特点,用另外两个具有类似的形象特点的事物来比拟,于是抽象的背景就变成了“犹如雪山上的一个人”、“它只是隔夜的灰烬”了。
比喻总是能给读者的阅读感受提供清新愉悦的刺激,调动读者平常积累的感受和记忆,在一种不自觉中更快地认可某种事物或观念。诗人程维的《一个词》在写作上用的是排比,使用这种排比有一种气势,色彩也斑斓。比如最后两小节:
一个词
出现在那里
像是神在对我开口
你们要静听
词的神性
在开启纸上之门
从这里可以读出,诗人程维往往不单一使用排比,而是用这种排比生出更多的明喻性意象,去表达一种事物或诗人的情感。这就犹如从湖心扩散开来的波澜要回声般地重返湖心一样,作为诗人程维从诗歌作品的创作中扩散开来的《一个词》,也总是被向心力牵引着,不断回到诗歌作品本身中来,并且,它的激情、想象、比喻和臆写跟诗歌作品比起来也有回声式的夸张;而这种夸张在另一些可以称作背景的背景的诗歌作品里,变成了对诗歌作品简单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