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论明清小说中的瘟疫叙事与隐喻意义

时间:2022-01-01    来源:馨文居    作者:李 鸣 黄丹慧  阅读:

  【摘要】 明清两代,瘟疫发生的规模与频率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认知,这在明清小说作品中有着深刻体现,明清小说中的瘟疫文学书写能再现明清时期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本文将结合明清小说中的瘟疫文学书写,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瘟疫在明清小说中体现出的天人合一观、因果宿命论及独特的叙事艺术,从而探究瘟疫在明清小说中的隐喻意义​‍‌‍​‍‌‍‌‍​‍​‍‌‍​‍‌‍​‍​‍‌‍​‍‌​‍​‍​‍‌‍​‍​‍​‍‌‍‌‍‌‍‌‍​‍‌‍​‍​​‍​‍​‍​‍​‍​‍​‍‌‍​‍‌‍​‍‌‍‌‍‌‍​。

  【关键词】 明清小说;瘟疫;文学书写;隐喻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042-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明清小说瘟疫叙事研究》(2020SJA0643)的阶段性成果​‍‌‍​‍‌‍‌‍​‍​‍‌‍​‍‌‍​‍​‍‌‍​‍‌​‍​‍​‍‌‍​‍​‍​‍‌‍‌‍‌‍‌‍​‍‌‍​‍​​‍​‍​‍​‍​‍​‍​‍‌‍​‍‌‍​‍‌‍‌‍‌‍​。

  一、瘟疫与明清小说的文学书写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从中国历史来看,疫灾流行对我国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作为人类文明的伴随者,瘟疫一词贯穿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据《中国救荒史》所载,明朝先后曾发生过75次特大疫情,清朝统治267年间,出现疫病的就有134年,平均每两年就会有一场瘟疫盛行,频率之高,不言而喻。瘟疫的发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认知,在此情形之下,小说作为记录社会生活广泛的题材其价值日益凸显,瘟疫逐渐以各种方式出现于明清小说之中。

  (一)信仰与风俗:明清小说瘟疫文学书写体现的“天人合一”观

  古人崇尚“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一切生灵都需以敬仰、畏惧的虔诚姿态正视自然。“天”总是被赋予足够的权力与地位,而人们只有绝对地顺从才能得以生存。无论是何等阶级,“天”总是他们绝对的信仰所在,在“天人合一观”长久地熏陶下,人们习惯于将瘟疫的由来归结于上苍之手。

  清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槐西杂志》四中曾这样解释瘴气:“岭南毒菌夜有光,杀人至速,盖瘴疠所钟,以温热发为阳焰,此卵或疠之气,偶聚于鸡,或鸡多食毒虫,久而蕴结,如毒菌有光之类,亦未可知也。” ②

  以受邪气感染解释瘟疫之灾,即便贵为天子为了黎民百姓的生计也需虔诚地向上苍祷告,最终烦请天师破除妖魔鬼怪带来的邪祟之气。

  再如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便是以瘟疫为开篇,将一百零八颗妖星视作大瘟疫之源;《儒林外史》中埋怨“皇天无眼,不佑善人”的赵氏,将儿子患上天花一事悉数归结于皇天。

  作为人们内心极高信仰的存在,“天人合一观”时刻体现于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明清小说就多有记载如祭祀祖先、驱瘟鬼、拜瘟神等风俗,人们通过祭祀、修建瘟神庙、傩文化、端午饮菖蒲酒、除夕放鞭炮、贴门神等方式,祈求瘟疫消散,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劝惩与教化:明清小说瘟疫文学书写体现的因果宿命论

  即便人们始终顺应上苍,但也会遵守原有的道德体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社会稳定。在明清小说中,瘟疫的出现往往带有强烈的因果色彩,强调万事皆有因果,以“善恶终有报”的观念作为对世人的劝诫与教化。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