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是一种暗含的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关于隐喻,有评论家这样论述道:“隐喻就是把相互之间似乎缺乏联系的词句结合在一起,诗歌特别是现代以来的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重要特点,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
隐喻不像明喻那样,用“似”、“如”、“像”等这样的词汇,在两种事物间建立直接的关系,而且隐喻不像明喻那样追求比喻事物特征间的明确性和清晰性。
比如诗人程维的《纸上吕布》:
布。闻风而动的赤兔
被风玩赏的一株
乱世之菊
他只热衷于
流星闪逝的追逐之死
马蹄飞燕,武士去向不明
绣榻上仅见
不堪画戟之戳的
丝绸之薄
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出,这明显是一个隐喻。我们现在来设想一下,假如这个隐喻用的是明喻来表达,那诗歌作品的意境美将会逊色许多。隐喻在这里不仅强化了诗人程维的感情,而且在一个更高的基点上肯定了某种联想,并产生了某种融入的效果。
由于明喻总会让人记住两个喻物,使我们的阅读感受以及阅读经验难以投入;隐喻却能让人在瞬间全部投入进去,更深刻地体会到比喻事物的意境美和诗歌作品所要表达的那种含意。
布。天纵的骄子
他的力被谁劫持
放下兵器
他只对美保持松懈
旗杆下
一个捉刀的影子
正在割下月亮的首级
在这两小节里,我们又可以感受到,这里采用的隐喻还表现出了诗人程维有更多的想象力的参与。诗人程维抓住了任何比喻都只是具有某种类似点这一基本特点,并不完全追求特征的一致,而是追求在一种比明喻更复杂的关系中传达生动而独特的感受。
另外,在诗歌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以及我们阅读诗歌作品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不要分清比喻的种类,而是应该创造性地运用或领会比喻在诗歌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诗人来说,比喻运用得是否成功,不在于大量堆积比喻,而在于恰当地使用比喻。比喻意象的堆积与比喻意象的缺乏,一样会妨碍诗歌作品的创作。诗歌作品形象的创造,不像说理论事的文章那样去创作,论点与论据之间是一种证明关系,而是像有机生命一样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关系。在诗歌创作中,存在着各种比喻意象的互相支持、互相修饰或者互相限定的复杂关系。对于这些,需要通过诗人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出发,进行选择,进行创造性地改造和组织,才能驾驭语言为诗歌作品的主题服务。
关于比喻的运用,诗人程维所创作的诗歌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典范,只要用心去体会,就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