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弹性的加强

时间:2024-12-15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佚名  阅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人是语言的大师。”

  诗歌作品的语言,是所有文学语言中的精华,是最高的语言艺术。有朋友说:“诗歌作品的语言是特殊的语言,因为它不同于散文、小说等文体的语言。诗歌语言除了具备文学语言必备的形象性、生动性、音乐性以外,还要具备强烈的抒情性、高度民主的精炼性和含蓄性,最重要的是要有韵味。”

  诗歌作品,是一门以少胜多的艺术。也就是说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腴,往往是在短小的篇幅之中表现诗人宏大的心理世界和精神空间。所以,在诗歌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加强诗歌语言的弹性,则是重要手法之一。弹性的获得,首要是将一些虚词省略;然后是,模糊性,即多义性,给读者提供合理联想的线索,使读者有多种美的体味与探寻的欲望,从而做出多样的然而合理解释的好方法。诗歌作品的语言,就是要让读者体味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就是语言的弹性。

  在诗人程维的诗歌作品中,语言的弹性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的。

  比如他的《李清照》: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一场宿醉

  美人病酒

  浓睡减去黑夜

  海棠绿叶

  减去卷帘女子的素手

  唐诗减宋词

  香腮减去泪迹斑斑的衣袖

  杨贵妃减肥

  风雨

  减愁

  约等于——红瘦

  请看最后几句:“风雨/减愁/约等于——红瘦”。减愁,谁减愁?红瘦,谁红瘦?在这里没有定论。你可以理解为李清照,也可以理解为杨贵妃,还可以理解为所有的女子。到底是说这首诗歌作品的诗题《李清照》?还是说诗歌作品中提到的“杨贵妃”?或者是说诗歌作品中提到的其他卷帘女子?其实,说是谁,无关紧要,说谁都不为谬。这就是诗歌作品语言的弹性使得诗歌作品由单一而变得丰富起来。

  当然,诗歌作品语言的弹性,还包括特殊的词法和句法。如《李清照》这首诗歌作品中的“宿醉”、“浓睡减去黑夜”、“唐诗减宋词”、“香腮减去泪迹斑斑的衣袖”、“风雨/减愁/约等于——红瘦”等等。

  弹性,就是指比喻事物的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等伸缩性。诗歌作品中的弹性,就是指精练的语言表现的各种意象之间,有大量的可供读者联想、想象的空白。诗句中的一字、一词,都可以作多种解释,每个读者的理解也不同,而这多种解释或者多种不同理解,可以同时存在,互不排斥。这样,就达到了诗歌作品的语少意丰的效果。正如闻一多在他的《神话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中所说的那样:“诗这东西的长处就在它有无限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

  在诗歌作品中加强弹性的技巧之一,就是用比巧妙。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比如诗人程维的《裸女》:

  她陶醉于抚摸

  时间之手

  把她精雕细刻

  一件极品的艺术

  她陶醉于裸露

  巧夺天工的造物

  在阳光下揭开

  那世所罕见的局部

  她陶醉于修辞

  一首诗要改动多次

  在语词中

  才能把她说出

  在这首诗歌作品里,她陶醉于什么?可以同是一、二、三;而一、二、三互不排斥。这样,读者就获得了她陶醉于一、二、三中得到多种解释的阅读愉悦。所以,在诗歌作品的创作中,用比巧妙,就是运用妙比。各种类似的情况都存在,前后互相呼应。

  另外,语意双关也是加强诗歌作品语言弹性的技巧之一。双关,是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常用。《辞海》中对双关的解释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语意双关技巧,在诗人程维的诗歌作品中比较常见。

  比如他的《练习说话》:

  我的嘴唇上上下下

  开合了半天才明白过来

  对于整个世界而言

  自己是个多么不幸的哑巴

  在这首诗歌作品里,我们可以读出,诗歌作品的语言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内在的却又暗含着另一层意思。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我们天天练习说话,希望能适应这个世界生存的“潜规则”。没习惯的、没适应的也都在努力习惯、努力适应,如果你习惯不了、适应不了则会被称之为“迂腐”、落伍了,习惯了、适应了的人都是些“玩得转”的正常人。但是,尽管如此,总会有些人最后还是会失语,会成为不幸的哑巴。

  这就是诗歌作品语言中的语意双关带来的弹性。你可以从语言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这就是哑巴在练习说话,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不会有错。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对这个世界因为适应不了生存的“潜规则”而失语变成了不幸的哑巴。这样的理解也不会有错,不过我认为这要深刻一些。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