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部分章节中我们探讨过,“融进了诗人思想感情的意象,不论是明喻的,或者是暗喻的,其实都带有象征性,甚至可以说语言本身就是象征性的,以符号象征事物或观念。”但是,在这一章节中,我们探讨的是把象征作为诗歌作品的形象构成的一种手段。
黑格尔说过一句这样的话:“象征要使人意识到的不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出来的普遍意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赋予象征意义的事物总有比它自身大的含义。意象、比喻也有大于它们的含义,因此它们有时与象征很难分辨。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区别:未被修饰的客观意象意味着它说什么就是什么;比喻意味着并非它所说的;象征意味着既是它所说的,同时也是超过它所说的。
比如诗人程维的《阳光下的人》:
阳光下的人
不能蒙受身上
一点灰尘
不能容忍内心
一丝阴影
这一小节诗歌作品里的象征是,阳光下的人是什么都可以让人看见的,是能见阳光的,哪怕是身上蒙了点灰尘,或者内心有一丝阴影,都可以看见。
阳光下的人
使劲拍打自己
像一只鸟儿
用翅膀清扫乌云
天空
却停着一只
墨黑的鹰
而这一小节诗歌作品的象征则是,阳光下的人,都是正直的人,这些人希望自己像一只鸟儿能在清澈的蔚蓝天空飞翔,所以希望通过翅膀清扫天空的乌云,也就是黑恶势力,但天空却停着一只墨黑的鹰,那是乌云的保护伞。
阳光下的人
置身于假想花园
众芳云集
如赞美的言辞
使他成为纸质的人
但这一小节诗歌作品的象征却是,阳光下的人,置身于假想的花园,一般这样的人都是比较理想化的,希望这个世界没有一点污垢,可是这永远都没有可能,所以只能是在大家的赞美声中成为纸质的人。
阳光下的人
在没有阴影的天堂
通体透明
最适宜接受
来自暗处的一粒子弹
最后这一小节诗歌作品的象征是前面几小节的强调和总结,把感性的与情感的、道德的都凝聚在一起。
在这首诗歌作品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程维用象征手法表现感情,创造情境,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