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在创造情境时,还在实现一个特殊的审美要求,那就是他在抒发经过提炼的、具有个性化的感情,展现自己的精神世界时,也在创造自己的形象。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道:“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在那些直抒胸臆的优秀诗篇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更为突出。
下面,就让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诗人程维的《2月27日作》:
生日
被窗外急促的雨声
敲醒。以百米冲刺的方式
进入洗手间
一条鱼在镜子中
疾速滑过。我一伸手
只捉住了两眼
活蹦乱跳的
鱼尾纹
那鱼巳遁入岁月之深
诗人程维劈头就以百米冲刺的姿态出现。这几句更是将诗人程维的姿态,写得活灵活现。为什么要采取上述姿态呢?是因为“那鱼巳遁入岁月之深”,人生短暂,岁月如歌。
从逝水里拎起
已渐难拧干的毛巾
用心事洗脸。时间之伤
在额头
留下印痕
一把伞
在昨夜的暗影里假寐
而水蒸气正在穿衣镜上
虚构明天的图案
一个人在镜子后面
再三审度自己的身份
在这里,诗人程维的形象较之他的本体,个性更加突出,突出了主要的;情感更炽热,浓缩并强化了的;内涵更加丰富,富于典型性;外延更加广大,更带普遍性。诗人程维创作的这首诗歌作品,不自觉地在创造自己的形象,不是用色彩和线条,不是用文字描绘,而是凭借感情来显示。
雨在下着,一篇滔滔的解说词
针对床与洗手间
发表一些意见。人到中年
一枚钉子上
挂着一件湿淋淋的阴影
雨在下着,一场激烈的
战争。春天在大声喘息
土地在疯狂的爱情中
受孕。我的生日
在门外
邂逅:不可遏止的激情
从诗人程维的这首诗歌作品里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这首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是诗人程维生活形象的升华,更准确地说,是诗人程维意中的自己。我们则从情境的感受之中,将诗人程维的感情信息还原成诗人的形象。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是否就是“象外之象”呢?如果不把“象外”讲得太神秘,可以说是。这种无定形的形象,即凭读者各自想象而生成的形象不正是“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吗?
所以说,诗人审美要求的实现,也就是读者审美趣味的获得。当然,这种审美趣味与读情景交融的诗歌作品又有所不同,它完全作用于读者的知觉,我们需要大幅度地调动自己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