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作品创作中的移情论认为事物本身没有情感表现性,事物之所以看上去似乎有情感,乃是因为诗歌作品的创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移入了对象的缘故。一首诗歌作品的形成,也不仅仅在于诗人的艺术直觉和创作灵感,而在于它能从人生与宇宙意识的最高关系上,以“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像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以及“中和”所具有的审美态度来表现诗歌作品的内在生命意识与宇宙意识。
在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事物都在我们的视觉之外听觉之外、甚至感觉之外。宇宙中,同空间的无边无际和时间的无始无终相比,我们短暂的生命不过是过眼云烟,尚未明白来到人世间是怎么一回事就将随风而逝。在生命匆匆的行进中,许多人都被现实纠缠无法脱身,难以停下急促的步履,稍微梳理思绪。只有诗人才会偶尔停下来,在某一事物上投注思索的目光,将心灵深处的情感印痕在这个事物上,程维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
比如他的《锈剑——赠洛夫》一诗:
一把掉入河底的剑
在鱼的眼睛里睡眠
冷兵器的碰击声
在它身上生锈
沸腾的血被冷水降温
一把剑在乱世搅出寒光
终于择水为鞘
接收大河的收藏
在这里,先介绍一下洛夫:“名莫运端、莫洛夫,1928年出生于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燕子山,世界华语诗坛泰斗,台湾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歌界誉为‘诗魔’。先后在相市小学、衡阳市第八中学、衡阳市岳云中学就读小学、初中、高中,1949年7月离乡随军赴台湾。1951年考入政工干校,毕业后入台湾海军陆战队。1959年于军官外语学校毕业,到金门任联络官。1965年11月去越南任‘顾问团’顾问兼英文秘书。1967年11月返台,又入淡江文理学院英文系读书。1973年8月,以海军中校军衔退役,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1996年旅居加拿大温哥华。现聘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山西中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加拿大漂木艺术家协会会长,香港当代作家协会永远名誉会长、衡阳廻雁诗社名誉社长。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数十年,对台湾和大陆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南斯拉夫等文,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曾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并排首位。”
在这首诗歌作品里,诗人程维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一把掉入河底的剑”,又用诗意的文字从这把剑中发出关于生存与死亡的思考:
它梦见自己的主人
把脑袋割下扔向远山
睁着鱼一样的眼睛
满山滚动着石头
直抵河心
锈有多厚
死亡就有多深
在这里,锈剑梦见自己的主人,把脑袋割下扔向远山。诗人程维对生命的思考,也就此停落在“锈有多厚/死亡就有多深”上。同样是河中之物,河底的锈剑代表了冷兵器时代的现实存在,在乱世搅出寒光。“睁着鱼一样的眼睛/满山滚动着石头/直抵河心”。这分明是诗人程维用第六感官看到的,与其说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倒不如说是自我心灵的拷问。
千年后一个早晨
捕鱼者失望地捞起锈剑
作为废铁卖给废品店
某日有位老者经过
一道虹光将他引入店门
老者掂着锈剑
居然老泪纵横
他用一世的积蓄把它买回
剑在他手上锈斑纷纷落尽
露出千年前的晶莹
像从沉沉的大梦里
睁开了眼睛
这两小节诗歌作品转入对现实行动的反思。这个时候的“锈剑”,不再是“一把掉入河底的剑”,而是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锈剑占据了老者存在的一角,它在参与老者生活的同时,也“露出千年前的晶莹”。这时剑被赋予了具体的意义,同时删除了以前潜在的其他意义。
一把古剑
找到了自己隔代转世的主人而他已非剑客
只是建筑公司的一位退休工人
最后这一小节,借锈剑“找到了自己隔代转世的主人”来抒写对生命轮回的定数。在中国这个宗教基础薄弱、人们对宗教情怀淡漠的国度,诗人程维这样写也只是为了求得一种心灵的寄托,并不要求终极意义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