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啊,当草原寒气袭人,
在萎靡的小村庄里,
在凋零的大自然里,
让乌鸦从太空里飞下,
那些可爱的奇妙的乌鸦。
叫声凄厉的奇怪的队伍,
冷风吹袭你们的窠!
你们沿着黄色的河,
沿着旧十字架的道路,
在沟渠上面,在洼地上空,
你们飞散着,请再来集中!
在那些前日的死者
长眠的法国原野上面
成群盘旋吧,可好?在冬天,
为了唤起行人的感慨,
请尽你们的义务喊叫,
哦,我们的凄沉的鸟!
可是,诸圣啊,让五月之莺
在那沉没于良宵的桅杆,
在那橡树的高枝上面,
为林中的羁客长鸣,
他们在草中无法离开,
那些没有前途的失败者!
作者简介
兰波(1854—1891),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出生在法国西北部的一个小城。兰波出生不久,其父便抛弃了兰波母子二人。母亲将这种痛苦转嫁到孩子身上,使得家庭气氛沉闷。兰波在这样的日子中度过了童年,还有过三次离家出走的经历。诗人15时岁就写下了名诗《元音》、《醉舟》。1869年,诗人再次出走,来到巴黎,和另一位诗人魏尔伦认识。不久两人之间产生了超出朋友的感情,成为一对恋人,魏尔伦抛弃妻子和诗人一起离家出走。1873年,诗人提出分手,遭到魏尔伦枪击而受伤。不久诗人写下了著名的散文诗集《地狱的一季》;同年,诗人放下诗笔,从事商业活动。诗人在其短短的6年创作生涯中,仅留下70余首诗和40多首散文诗,但影响很大。1891年,诗人身患癌症离开人世,年仅37岁。
名作赏析
这首诗写于普法战争(1870年)之后,诗人借着战争的失利和生命的死亡来讲述自己心中的生活感受。
诗人在生命的重重阴影中叹息、悲哀,带着难以言状的沉沦和失望。世界也是这样:那草原、村庄,还有那群乌鸦,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草原上,寒风在吹着,绿色在这样的世界上已没有立足之地。村庄更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几座用蓬草搭起的茅屋是惟一的风景,和草原一样的干枯,孤独而单调地立在那儿。凋零!
这凋敝的草原上突然有一群精灵飞起。是乌鸦!它们叫声凄厉,是为人间的悲剧,还是为自己的命运?草原上站着一些光秃槎丫的树,树枝间的窠,是乌鸦仅有的栖身之所,那坚硬、冰冷的窠更是严酷的寒风的袭击对象。在黄色的河流上空,在两旁插满十字架的道路中,在阴暗的小水沟上面,乌鸦在飞翔着,散落在那任何可能藏有腐朽和死亡的地方。
诗人说:“请再来集中。”诗人突然跳出来呼喊,盘旋吧,人间的精灵!在冰冷僵硬的尸体上面,在死气沉沉的法国上空,扫荡人间那些行将逝去的肮脏灵魂吧!喊叫吧,人间的精灵!让那些浑浑噩噩的人们清醒过来,让路过的行人知道这国家的腐朽!这也是诗人的愿望和心声。
诗人在最后一段把乌鸦说成是“五月之莺”,它在那沉沉的夜中,在桅杆上,在高高的橡树上鸣叫。诗人借着这凄厉的鸣叫要唤醒人类心中埋藏的激情和美好理想。这是诗人的寄托吗?诗人该是那羁留在丛林中的天涯倦客,该是生活的失败者——也许是英雄穷途。
这首诗体现了兰波诗歌的显著特征。兰波是波德莱尔的第一个继承人,同时他还发展了波德莱尔的象征主义理论。他认为诗歌是人的心灵世界和自然世界冥合的结果,是诗人的一种通感的表达,他还认为诗歌应注重对主观情感的抒发,要用虚幻的世界来表现心灵。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和那原野、村庄、乌鸦合一了——那处境既是它们的处境也是诗人的生活处境,鸣叫、坚强同样是诗人的呼喊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