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词新用,起死回生。毛泽东在对许多已经固化或死亡、毫无生气的词语的扬弃中,使之获得活力。
毛泽东挪动了一些词语
经过毛泽东的挪动,许多老词保有古典形式,但被赋予其新的政治含义,装入新的内容,已经脱胎换骨,以前的词义被大大拓展延伸,甚至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了。
长征。王昌龄的《出塞》中,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名句。《宋史》里也有“长征”一词。但长征一词成为“世界语”,成为“英雄创世纪”,得益于毛泽东。长征“创造”了毛泽东,使毛泽东走上革命领袖岗位;毛泽东也“创造”长征,使“长征”成为一种精神象征。他的《七律·长征》为长征歌唱。他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以诗的语言描述长征:“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使“长征”一词成为一个包含伟大精神、伟大事业和伟大意义的专用名词。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将文学语言成功引入政治语言的第一人。政治语言得到文学语言的帮助,如同包裹了一层糖衣,更有味道了。很难想象,没有毛泽东对长征的诗词书写和散文化的宣扬,长征会“走”多远,长征在世人心中会是个什么样子。
鱼水。诸葛亮隆中一对,使得玄德公慨然叹曰:“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毛泽东把鱼水的话拿过来,用于比喻军队与人民、党与人民的关系。秋收起义时,毛主席说:“军队与人民群众如鱼之于水,失去了群众就像鱼失去了水,与群众结合,在群众中生了根,就能够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就能取得胜利。”以后的岁月里,毛泽东经常使用“鱼水”这个比喻:“农村是海洋,我们红军好比鱼,广大农村是我们休养生息的地方。”“我党没有人民,便等于鱼没有水,便没有生存的必要条件。”鱼水关系的比喻很形象、很中肯,它提醒革命者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有力地促进了党与群、官与民、军队与百姓的关系。
王道与霸道。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中的一对重要概念。毛泽东用这一对老词来解说他的思想与主张。他在1941年9月10日说:“纪律是霸道,路线是王道,这两者都不可少。”1943年10月14日他说:“用霸道对敌人是正确的,对敌人就是要狠,但用霸道对人民、对党、对政府则是错误的,对人民用王道。我们要有两种态度,对敌人用霸道,对人民用王道,这一条要记得非常牢固。”这是毛泽东创造的新王道、新霸道。
“班长”是部队中最小的“官”。1949年3月13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次会议上讲话说:“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班长”这个词在中国共产党的词典里就多了一个义项:统领班子的人。
弹钢琴。弹钢琴大家都熟悉,毛泽东则赋予“弹钢琴”不同之新义。他说:“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从此,“弹钢琴”成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还有“看齐”一词,原本是军队的口令。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一个在操场上游弋的词语忽然获得了思想加冕。毛泽东把一个军事用语挪用于政治领域,一个军事口令变成了政治口令。
比较典型的是“孺子牛”这个词。“孺子牛”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哀公六年》,比喻如何疼爱儿女。鲁迅将一个沉默一千多年的“孺子牛”牵到当代人面前,他在1932年10月5日吟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自嘲》诗中的两句。毛泽东喜欢这两句诗。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这两句诗,并且脱胎换骨,把它推向更加辽阔的境界。毛泽东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孺子牛”从大户人家左丘明府里出生,经大手笔鲁迅调养,由驾车人毛泽东御笔点睛,神鞭赶出,于是乎,这头两千多岁的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牛,成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牛,成为一种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