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的我,对一些事物真跟不上趟了。
一部智能手机,年轻人把什么事都搞掂了,订票、购物、打出租车……我却不能。小年轻半夜不睡,早上不起。快到上班时间了,匆匆起床,一盒牛奶,一块面包,经常不斯文地在路上解决早餐,有人司空见惯,我却总看不惯。于我而言,这些跟不上趟并不要紧,手机摆弄不来,孩子可帮忙。问题是我和老伴来北京干啥,是来带孙子搞卫生办伙食的,却突然发现我们的烹调技艺,也有些跟不上趟了。
照理说,现在的伙食应该好办。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新鲜时蔬、南北干货,什么东西都有,我的住家附近,西头是“特吉特”农贸市场,东 还有一个“德凤”超市,两地摊位上的那些猪肉、鸡肉每天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现代化的养鸡场规模大、技术新,一茬肉鸡饲养两、三个月就可上市售卖,有着产量大、成本低的优势。现在超市里的鸡脯肉、鸡大腿,一斤才卖七、八块钱,也就是两斤蔬菜的价,吃得起菜的人,就能吃得起鸡,实在是价廉物美。鸡肉,因其低脂肪、高营养和优质蛋白,营养专家推崇备至,说“红肉不如白肉”,“四条腿不如两条腿”。如今吃鸡肉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因为便宜,更因为它比猪肉更有益健康。
多吃鸡肉已然成为饮食新时尚,遗憾的是我们老两口烹调鸡肉的技艺,还跟不上趟。
这也难怪,从考古出土的鸡骨头和淘鸡笼的情况看,中国将山林中的红原鸡驯化为家鸡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了,什么时候这么大规模的饲养过鸡,产出过这么多鸡肉,有这么便宜的价格,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家能吃得起这么多的鸡肉?!就在二三十年前,吃鸡还是难得的事。农村,鸡常见,家家都养。虽然常见,但并不常吃。除了逢年过节,平时家里只有贵客临门才会用鸡款待,有诗为证——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他的农民朋友把他请到家做客,就是用鸡来招待。过往的年代,农村人家里哪怕多养了几只鸡,自己也不舍得吃,多半是要拿到圩场去换几个油盐钱回来。
我小时候的印象,鸡是农人家中的无上美食和补品。我家吃鸡,母亲只有炖汤一法,放进陈年的老酱姜、酱萝卜,或几颗桂圆、红枣一块炖,说是这样最滋补身体。至于青椒炒仔鸡,那是小街上饭店里的一道菜,据说美味,可我没吃过,那美味只存在我的想象中,未曾记录在我的味蕾上。
如今鸡肉几乎天天端上餐桌,已经成了百姓的一道家常菜。
我们家也常买鸡肉吃,可是幸福来得太快,我和老伴还没能学会鸡肉好吃的烹调方法。老母亲的“炖汤”吃法,我是会的。但她炖的鸡是自己养的,按时下的话说,是“土鸡”,“走地鸡”、“谷子鸡”、“农家散养鸡”,而现在超市里卖的“饲料速成鸡”,是不太适合炖汤喝的,寡淡无味,也没见人有这么吃的。学洋快餐裹上面粉和调料炸鸡块吧,香则香矣,但那脂肪、那热量立马超标爆棚,吃多了这玩意,健康就会亮红灯,有违吃鸡的初衷。有一回我们去酒店吃了新疆大盘鸡,觉得不错,老伴前去讨教,可人家大厨礼貌地一笑,说其实也没啥特别的技术,便委婉地婉拒了她的请教。
老伴是个要强的人,回来就想通过上网学习,自己“悟道”摸索几种鸡的做法。当然,她的炸、烤鸡块学得还像回事,满足了咱们家里那个最重要的人物——小孙子的胃口,得到了他的叫好和点赞。自小就被肯德基的炸鸡俘虏了味蕾的小孙子,对奶奶用奥尔良调料腌制过、炸出来的大鸡排,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并不忘向我老伴竖起大拇指。
可爱的小胖孙,你可知道吗,炸鸡热量高,是不能多吃的,洋快餐都是些该诅咒的垃圾食品。
烹调乏术,冷了我和家人吃鸡的兴趣,可健康不答应。
于是我开始留心手机里介绍做鸡腿、鸡胸肉的小视频,只要看到就立马转发老伴学习借鉴,她倒也积极配合,每转必看,有的还收藏起来,以便做鸡肉时依葫芦画瓢跟着来一遍。有几次我看见她打开视频,一边看一边做。到底是年纪大了,老伴说她这边看完视频,走进厨房就忘记怎么做了。不知是因为忘了怎么做的原因,妨碍了她依葫芦画瓢呢,还是播主留了一手,没有把“秘诀”说出来,其它烹调鸡肉的办法,老伴学了几回,“悟”了几回,但终未得“道”,做出来的大鸡块吃到嘴里,味道和口感依旧不太好,木渣渣的,像吃锯木屑……
如果愿意委屈自己,也不想再为难老伴学这学那,也可就此作罢了。
但是,我不想委屈自己,也不想为难老伴,我决心自己来尝试一下,力争做出好吃的鸡肉来。为此,我加强学习,大凡有做鸡肉的小视频,在转发给老伴的同时,我自己也仔细看、认真听,细琢磨。这类视频看得多了,我脑子里就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与老伴不同,她盯上一个满意的视频,就依样画葫芦,如法炮制。结果炮制得再像,也是别人钟情的佳肴,而不是我们家人喜爱的味道。我是博采众家之长而又汇于一炉,再结合自家人的喜好,先在心里画出自己喜欢的葫芦。这葫芦画好了,也就想着要好好画瓢了。我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想一显身手。
“今天的大鸡腿我来做吧。”我对老伴说。
“太好了,我巴不得啊。你说我做的不好吃,今天你来做个好吃的。”
“试试看,不敢保证一定好吃,但味道肯定不同,就当换个口味吧。”这次我主动请缨,尽管信心满满,热情和勇气可嘉,但做出来的鸡肉到底好不好吃,还得经过实践的检验,我说话还得低调些。
我用面粉和盐巴来清洗鸡肉,为的是干净卫生;我用擀面杖击打肌肉厚实的鸡大腿,为的是击散肌肉组织,容易入味,鸡肉不柴;我用葱姜蒜、酱油和少许白酒来腌制鸡块,为的是去腥提香;我鸡肉入锅不加水,为的是不成为炖鸡汤;我放进泡发好的香菇、干辣椒、胡椒粉和冰糖等物,为的是满足家人们对调味料的喜好;我用电饭煲开40分钟档进行烹煮。当倒计时10分钟时,我开始放气揭开锅盖,为的是观察汤汁的多寡,汤太多了鸡块味淡,太少了味道过于浓烈,汤若是烧干就出焦糊味了。这一步很关键,一定要留下适量的汤汁,鸡肉才有较好的口感和味道。
上述烹调之法,半是我网上学来的,半是受了启发自己脑子里“悟“出来的。这次烹调,我忒认真细致,不敢有丝毫马虎,倒计时10分钟,揭开锅盖继续烧煮时,我是守在电饭煲跟前的,眼睛死盯着汤锅里咕嘟咕嘟的泡泡,汤汁一点点在减少,我一会儿尝尝汤汁的味道,一会儿品品鸡块的口感,终于觉得味道不错,火候到了,我迅速关火,向锅里撒进一把事先准备好的葱花,又滴入几滴香油,然后细心装入盘中,立马端到老伴面前。
“鸡肉做好了,你尝尝,看味道怎样。”我夹起一小块鸡肉和香菇塞进她的嘴里。
“呀,真香,好吃。肉和香菇都入味了,鸡肉也不那么柴了。嗯,真不错!以后就你来掌勺了,不然浪费了人才。还是男人行啊,难怪酒店里的 大厨都是男的。”老太婆的话,半是对我的真诚夸奖,半是借机给我戴高帽、开玩笑意欲撂挑子了。
“掌勺终身制了,我可以偶尔露峥嵘。今天这一招,你要是觉得真不错,我可以教你。”
“你哪有时间教我呀,我看你还是写一篇怎样做鸡肉的文章,总结经验好了。”她反对我老坐在电脑前看文章写东西,故意调侃我。
“好主意,我就写一篇《烹鸡记》吧。”
“难道真的要向网友嘚瑟一下你烹调鸡肉的高超技术和秘诀?”
“不,记述我们学习、琢磨烹调鸡肉的心路历程,再捎带着揭露你撂挑子的企图。”老伴听罢哈哈大笑,说:“一句玩笑话,看把你吓的,看来你难当重任,我还不能轻易把劝放给你。”听老伴这么说,我也笑了,开心乐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