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相见恨晚的书香情缘

时间:2025-01-18    来源:馨文居    作者:馨文居  阅读:

  相见恨晚,是我提笔撰写这篇散文时的情感牵引,也是自然而然快速冒出来的第一觉悟。这么情意绵绵的一个词,我恋人般把它捧给了《东方散文》。

  《东方散文》,一个杂志,一个群体,一个组织,一个承载写作人情感的平台,一个作家心灵慰藉的家园,一个专属于文化热流沸腾与奔流的文学溪谷,全国不少专门研究文化与文学的学者和参与活动的文人称之为《东方散文》现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东方散文现象”,滋养了很多热爱写作的男女老少的情怀,什么人都有。中国的报刊杂志多了去了,文学界的群体组织多了去了,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能够如此长久,如此广泛,如此尽心团结、培养、造就一批文人,屈指可数。热爱写作的人多如牛毛,能够在一个杂志的呵护下快速成长进步,写作水平见长,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我恨不得时光倒流,让我与《东方散文》的相识再早一点,此等迫切温婉的心扉,是因为收获丰硕,感恩交往的情丝,也似诗人所云“剪不断,理还乱”。

  与这个群体里许多作家相比,我进入得比较晚。自然就想起第一次见面。那是2018年,我在贵州省都匀市作家群看见一条征文启事,是有人转发东方散文发的,大意是说近期将在贵州遵义举行一个作家采风笔会,有意参加者,请投散文稿件一篇。我想去遵义,我知道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伟大转折的一幕,我向往遵义,向往与《东方散文》的第一次亲密邂逅,我立即投去一篇去年写好还没有公开发表的原创散文《仰望延安》。很快得到一个网名叫“憨仲”的领导的回信,大意是说文章写得不错,同意参会。当时不知“憨仲”何许人也,只知道他是《东方散文》的领头雁。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到了遵义笔会会场,我向报到的工作人员打听,憨仲老师长得什么样,告知个子不高,有点胖。于是我照着描述去找,果然看见一个如此特征的男人,来得很早,坐在前排,我轻手轻脚上前和他握手,微笑礼貌地说:憨仲老师您好。那人说,我不是憨仲,我姓郭,来自天水。他环顾四周,告诉我,憨仲老师还没来。他腿脚不方便,杵个拐杖。我于是又按图索骥,两眼望得发绿,不久,一个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的男人进来了,我快步上前,带着敬意,说“憨仲老师,您好。”他说“你好,我知道你”。言简意赅,有点像两个外国人初次见面说的“好度又度”,我们就这样幸会在遵义。

  第一次参加《东方散文》的活动就给了我一个惊喜,在开幕式上,宣布“签约作家”的名单,仅仅8个,居然有我的名字,我有点坐立不安,战战兢兢上台领取了“签约作家证书”,于是心存感激,暗自思忖今后要努力创作,用作品来感恩人生道路上的缘分遇见。东方散文的遵义笔会,也成为我文学创作一个很大转折的“遵义会议”。有两件事情一直铭记在心,其一,为了参加《东方散文》笔会,我投给憨仲的第一篇参赛散文稿《仰望延安》,被《东方散文》微信平台推出,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又被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艺术作品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选中,与郭小川、贺敬之、柳青、王蒙、叶辛、茅盾、梁衡、巴金等人的作品一起入选,书的封面冠名“名家诗歌、散文纪事、歌曲作品集萃”,书的前言指出:“本书中历经严选的每一篇作品正是这样的经典之作,从形式到内容无一不深沉承载着文艺界名家们发自内心的情怀。”其二,我在遵义采风后撰写的散文《静听雄关》在《东方散文》纸刊2018年夏季号推出。因为是第一次在《东方散文》发表散文,所以记忆有心,心存感激。也足见《东方散文》的影响力。

  说到感激,当然首先要感谢指挥这首航船破浪前行的舵手——憨仲老师。是他发现了我,是他关怀了我,是他鞭策了我,是他影响了我。初次见面之后,我得知他撰写了像砖头一样厚的几部历史散文集和绿水青山风光散文集,向他索要,他寄给我,成为我日日坐在阳台捧读的最爱,读过之后,受益匪浅,感慨万千。感叹他的文,感叹他的人。他的文字,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发自内心的语言敲打。让人咀嚼,让人品味,让人震撼,让人琢磨弄通各个时间节点上的典型历史事件,反反复复,多次回合,解脱心中的迷惑,跟随他的讲述打通中国历史脉络的同时,也打通了我兴趣的脉络,读得有滋有味。憨仲老师笔下的“景”美而不浮,所有景都不是孤立存在,显现着自然美,生命美,透亮着人文的气场,张扬着山川的瑰丽,他写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皆有滋养生命的妩媚。我一口气读了憨仲老师著的十几本书,这些书摞起来有半人高,在晶莹的泪光中敬佩他的人,他是个残疾人,腿脚行走不便,手写字不便,但是,就是这样的身躯撰写了六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他的形象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只能仰视。激情燃烧的阅读,我按耐不住激动,写下了读后感《行走华夏的深情叩问》,“一个年过半百的残疾人,这么高质量的历史文化散文,采访成百上千个人或事,该是何等的不易。他,石绍宏,用散文创作的独辟蹊径,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的文学样式,独创论文、散文、报告文学嫁接的艺术新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我翻动每页每张,感受是那样的新颖唯美。这当然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渊博的历史见识分不开。从书中,我还读出了憨仲老师的良好的人缘,他在四海之内广结朋友,走到哪里,都有朋友热情相迎,也受到地方政府的热情接待,一个地道的平易近人的文化学者。”这是我的感慨,也是一起聊天的文学朋友们的共识。我的这篇评论被憨仲老师收入评论集《街头巷尾说高风》。后来,憨仲老师邀请我前往山东淄博,参加这本书的首发式,记得当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作家、评论家,大家一起畅谈憨仲,畅谈特色鲜明的“东方散文现象”,畅谈五湖四海汇聚一起为文字远行的痛并快乐着的一群人,一起走南闯北,一起舞文弄墨,一起支撑点赞,一起进步前行,一起迎接《东方散文》扑朔迷离的又一个灿烂的明天。

  进入《东方散文》大家庭之后,文友们的才气与友情让我感动,值得我学习和敬佩的人很多,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她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心地善良。东莞笔会时,几个文友茶余饭后闲谈,对她赞不绝口。后来我看了她写的书《彭蠡流韵》,细细品咋,又见真情。那晚,我披衣下床,挥笔写下一篇读后感《心花在彭蠡之滨旖旎绽放》。且评且论,我发现有情有义,有爱有道,是贯穿《彭蠡流韵》结构的一根金线,一开篇我就了解到这本书是作者以刘氏夫君老家为画龙点睛的一本书,有点有面,有粗有细,本书文思构造似金光辐射。后来,她推荐我的这篇文章在江西《彭泽文艺》刊发,她喜欢,我也喜欢。她,叫李婷。文学其实就是作者与读者的情感认同。

  愉快聚拢在《东方散文》的大家庭,相见恨晚的我,珍惜每一次难得的采风机会,只要时间允许,我总是积极启程,我珍惜每一次的学习,可以向大家透露一个秘密,正是这些学习,助我文学创作技巧与思绪的升华,每一次采风后都文如泉涌,在云南大理采风后我写了《浸透馨香的大理》,这篇散文又在全国散文征文大赛获得二等奖,被邀请到甘肃天水参加颁奖大会和采风。之后我又写出《天佑陇原》,在《东方散文》2021年春刊发。如此的良性循环,让我在文学创作的操刀决战中突出重围,收获颇丰。

  我相信缘分,为了感恩人生道路上的遇见,我专门买了个照相机,用以纪录我和老师们、朋友们的每一次欢聚。值得高兴的是,我拍摄的照片文友们很喜欢,合影或单人,他们小心收藏,收藏美丽的过往和人生的历程。《东方散文》好几期都选用我的拍摄做“采风花絮”的照片,我因此十分欣慰。有个文友发微信给我,说她一边看我给她拍的照片,一边唱起那首有名的苏格兰民歌:“啊,朋友!怎能忘记掉过去的好时光,友谊万岁,举杯畅饮。我们曾经终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

  看见热热闹闹的东方散文作家群里发的征文启事,拨动我的心弦,催化我的情愫,激发我的创作灵感。看了好几个老师说他们已经与《东方散文》有十几年交往史,参加过几十次采风活动,成绩斐然,我好羡慕他们,我也想聊一聊我与《东方散文》,于是,打开电脑,噼噼啪啪敲打键盘,最先冒出的一个词是“相见恨晚”。我来晚了,好在苍天不负有缘人,有缘不在时间,迟早总会相见。一群东方有缘人,已经或正在书写文学艺术界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

  短短五年,故事精彩,我与《东方散文》缠绵出一段相见恨晚的书香情缘。

书香情缘

励志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