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野路上,与梦相约

时间:2024-08-31    来源:馨文居    作者:卓 然  阅读:

  古人不是有“焚香读易”吗?虽然在古代人那里读易焚香只是一种仪式,是表示对《易》的虔敬,是为了营造读《易》时的良好氛围,他却“焚香”为“读易”照明。燃一炷香,把香头靠近书上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照,一个字一个字读。香不断移动,字不断显现,前边的那个字刚刚从黑暗里跳出来,后边的那个字便倏然隐没在黑暗里。因为所有的字都在暗处,香火照着的那个字就显得格外清晰,可以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和记忆。尤其是冬夜,燃一炷香在被窝里,既可读书,又不怕冷,如同卧在温柔乡里。只是太容易入睡了。不过不要紧,香火是极弱的,即使把书或被子烙个洞,却绝无能力酿成“火”灾。

  读书最佳时间是中午。吃过午饭,别人睡午觉,他便坐在蝴蝶山下的柿树枝桠上,庇在树荫里。伴读者不是红袖,是清风,是白云,是鸧鹒喈喈,是黄鹂一声,杜鹃一声。

  困了,倚着树桠打个盹儿,任梦与意识在绿叶间徘徊。

  六

  读书于他既然是要紧的一件事,在地里做农活的时候何尝不可以带上本书。劳动休息的时候,伴着谷禾的清香,伴着黄土地的芬芳,翻上几页书,读几行文字,难道不好?元代的煮石山农王冕,出身农家,幼时牧牛,且牧且读,深得梅花韵致风骨,终成画家,且为诗人。以先贤为范,给自己鼓励,难道不能够吗?

  然而,却是行不通的。到地里做农活带一本书,虽与古人心性行为相通,却与现实相悖。依农耕人家的行为方式,他们会看不惯,他们会嗤之以鼻,他们会把嘴撇到一边,说你不像个种地人。看到你读书的样子,听到你读书的声音,他们真的会很烦,会把眼睛闭起来,把脸扭到一边,算是对你最轻微的不屑,算是对你最简单的抗议。饥肠辘辘,瘦骨嶙峋,他们太疲累了。他们此时此刻真的不需要读什么书。即使你告诉他们说,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千钟粟,书中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美好的未来,也难让他们动心。对于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不啻望梅止渴,等于画饼充饥。他们需要安静,需要将息,需要吃饭喝水。那个年代是一个极度饥渴的年代,人们的当务之急是与饥饿对抗,是与死神一拼,是凭持着那游丝一般的柔弱气息,于饥饿中挣扎着活下去。他们与饥饿作抵抗的最积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停地抽旱烟,抽旱烟也不抽毛烟,是自家种烟叶,没有烟叶,就抽树叶。休息的时候,在地上抓搂一把野毛儿,在柿树底下燃一小堆火,大家围在一起,不无嘲弄地说:“吸烟不吸烟,围成一个圈。”辛辣而浓烈的烟味呛得他们不停地咳嗽,而且咳嗽得非常厉害,像是不咳出一片肺或者一段肠子便不肯停歇。烟抽过了,打个哈欠,仰面八叉躺在黄土地上,或曲身卧在草丛里,不要很长时间就会酣睡过去。倘若不是因为鼾声,或者抬手驱赶嘴角或眼角上的苍蝇,你会怀疑他们是否还活着,这样的父老,你让他们怎么能够喜欢身边有你这么一个在地头读书的人呢?

  还有女人,因为饥饿,她们会跑到山咀上去寻榛子或者摘酸枣。她们个个平常都是很会过日子的,在那极度饥馑的日子里,她们居然会为无米之炊,以救度丈夫和孩子羸弱的生命。一日三“餐”,等丈夫和孩子们吃罢“饭”,她则掂起茶壶往仅剩有菜叶与锅巴的锅里冲些水,拿勺子就着锅沿儿“咕咕”地“鼓”上一肚,然后同男人一同上地里去挣工分。她们的肠胃始终是瘪的,但她们的心却始终是饱满的,所以她们便可以用心去疼他们的男人和孩子。没有女人的心疼,男人和孩子们则很难生存;没有女人的心疼,整个世界会没有光明,没有温度……。但她们不会一次摘很多榛子或者酸枣,她们会适可而止,留下一些给明天,给后天,给冬天,给春天。她们心里的日子很长,很长很长。她们会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她们会以女性的柔韧,把那一段被风雨撕成碎片的饥寒岁月,用针头线脑儿缝缝补补,给无望缉上一点希冀。她们会摘一小把榛子或者酸枣,握在手心里,很节俭地往嘴里放一颗,过一会儿再放一颗。她们会噙着那颗青酸枣或者榛子久久地舍不得咬破,更不舍得咽下,只拿舌头挑动它,让它在嘴里不停地转动着,可以多生些唾液,以解渴,以充饥。她们口里会一直噙着那颗青酸枣,坐到男人们休息的柿树底下,绵羊一样拱在一起,喁喁地说一会儿悄悄话,多是说男人们,说男人的什么,什么什么的,然后就笑得前仰后合,然后就躺在地里“搭朦”一阵儿。那些女人们好像也看不惯他在田地里读书,但她们内心却是有一点同情心。她们的心是复杂的,她们毕竟是女人。

励志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