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我又查了一下这位乡贤的资料,现把搜集到的有关王梦白资料整理如下:王梦白(1888—1934),名云,字梦白,号破斋主人,又号三道人,祖籍江西丰城,出生于浙江衢州(今柯城区),近现代中国画画家。
王梦白幼少时在灯笼店、钱庄当学徒,天才早慧,自学绘画。后旅沪,得吴昌硕激赏,从黄山寿、吴昌硕游。后经余绍宋推荐到京任司法部录事。陈师曾赏其才,给予指导和褒扬,遂成名于京师。
1919年至1924年间,王梦白任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主任、教授。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画坛的领军人物。1929年赴日本举办个人画展,被誉为“中国第一画家”。画法不囿传统陈规,“转运自如”,眼快、手快、心快。对二十世纪小写意花鸟画有杰出贡献。他的得意弟子有梅兰芳、王雪涛、王羽仪,都是名震京华的人物。
坊间传言:王梦白早熟,蓄长须,好酒使气,喜面指人非,因又自号骂斋。姚华将之比作性格乖戾的徐文长。王梦白得益于华新罗、徐青藤、李复堂,以小写意名世。其画花鸟、草虫、动物,大都笔势飞扬,生动可掬。画猿猴尤逼肖如真。偶作仕女人物,亦生动有致。齐白石也让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拜王梦白为师。
从美术史的地位上来说,王梦白跟民国时期的齐白石、陈师曾、吴昌硕等是在一个等级线上的。40岁以后,王梦白寓居天津,贫穷潦倒,46岁辞世。一切前尘往事都成烟云。
人生如飘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流逝,失望,希望,希望,失望,有些事情是非人力所能为的。有一瞬,我眼睛有一点发涩。人生悲怆,命运多舛。人和人,一个人和某一个人的经历或命运存在着某种相似之处?哪怕是某一截的相似之处?某一丝的相似之处?我忽然想到自己,本性善良,外表谦和,但骨子里也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不同流合污,不人云亦云。我觉得拥有这一点弥足珍贵。有人喜欢你,有人厌恶你,那是自然恒定不变的真理,不必强求,也不必当一回事,一切随缘。但这一切似乎也不重要,似乎也不再与我有关联。
衢江悠悠,百年一瞬。值得庆幸或欣慰的是,衢州的天空下居然也曾闪烁过如此耀眼的星斗。
十
一起种菜的还有一个老徐,老徐76岁了,一点也看不出,最多像67岁。老徐长得虎背熊腰,身材魁梧,孔武有力,膂力过人。属于像旧小说中鲁达之类的人物。跟老徐比,旧小说中的“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手无缚鸡之力”似乎就是我这号人了。老徐是建德人,1966年的工程兵,负责架桥铺路挖隧道的。老徐说,当年就那么几块津贴,却什么累活苦活都干过,好多战友都牺牲了。1966年什么概念,太久远了,久远到我尚未出生。老徐说,现在好了,退休了,退休金也有四千多,吃吃用用够了,至于种菜是活动活动筋骨,锻炼身体。我说,我种菜主要是玩,自己跟自己玩,远离喧嚣,贴近泥土,回归草木,回归大地,回归内心的平静,这种乐趣只有自己知道。不过,自己种的菜,确实比超市、菜场买的菜好吃,有小时候吃过的菜的味道。老徐的菜地挖得厚、宽、长、直,似乎一眼望不到头;菜地的排水沟也挖得深、直,篱笆扎得也好。老徐力气大,菜地挖得最多,菜的种类也种得多。老徐的菜地弄得整齐,平整,一垄一垄,楚河汉界,清楚分明。种花生时,像木工师父般在菜地上拉了直线,沿直线开沟,播种。以至花生苗长出来后,整齐划一,看上去像仪仗兵。
进入七月,气温陡增,每天都是36℃、37℃、38℃,甚至突破40℃。这么高的气温,每天都要浇水,一天不浇水,菜菜们就得晒死,那真得叫“歇菜”了。
进入七月,由于菜地是沙地,水分干得快。因此,每天都要到衢江里抽水。抽水的工具有:电瓶、水泵、皮管。放水泵,接电源,接皮管(皮管很长,有七八十米),这些粗活(技术活),一般都是老徐干。我笨手笨脚又弄不太来,老徐也不会让我干,我只负责拉皮管,盛水,浇水,或者直接捏着皮管口对着自己的菜地浇水。
从皮管口喷出的水帘,在烈日下有时会出现彩虹,五彩斑斓,一种虚幻、虚空的感觉或美丽。有时彩虹出现一下,瞬间就不见了,就像昙花一现,就像美的东西总是短暂的一样。只有皮管口的水和我额头上汗水是真实的,落在菜地上,落在坚实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