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姑 姑

时间:2024-03-22    来源:馨文居    作者:奕奕  阅读:

  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亲人、朋友、同学的影响,我也不例外。就我而言,姑姑无疑对我影响最大,没有之一。

  父亲兄弟五人,老二早夭,我没有见过。父亲行四,姑姑是最小的一个。爷爷六零年去世,我也不曾见过,堂兄弟十人中,只有一位见过他,现在也只在脑海中留下一点模糊的影子。爷爷去世时才四十七岁,之后,奶奶又活了三十一年,以七十七岁辞世。奶奶是一个小脚女人,独自将这些子女养大成人殊为不易。众多子女中,除伯父与父亲念到四年级,别的子女均不识字。姑姑没进过学堂,但后来靠自学认识一千多汉字,在六十几岁时还学会了上网和在微信上写字和聊天。她天份很高,尤长于认路,曾在六十多岁时只身一人去过广西百色,与她相比,我虽进过高等学府,扪心自问,兀自也不敢去那么遥远的地方。我识路能力很差,到了城市就分不清南北,母亲也是如此,常自嘲我们母子的低能。

  母亲与父亲订婚后,姑姑常随母亲去学校或我的外婆家。母亲高小毕业后,当过几岁的民办教师后才去农中上学的,她是农中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去念初中时已经二十出头了。姑姑有时陪母亲坐在教室里,她当时才十一二岁,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并不撵她出去,任她去留。也有老师故意问她:“小姑娘,为啥到教室里来呢?”她就歪着扎着两根辫子的头笑着回答:“我是来做革命的接班人呢,不欢迎吗?”她小时就伶牙俐齿,擅长做人处世,深得众人的喜爱。她在老家务农的时间只有几年,就被她的表哥带到县城的一家物资回收公司上班去了。她的表哥是那家公司的厂长,有相当大的权力。尽管只是合同工,但在农村人看来就是城里人了,让人艳羡不已。母亲后来对我说,要不是当时已经结婚了,也会去那里当合同工。原则上讲,那里当时不招收已婚的合同工,母亲常引以为憾。

  姑姑进厂后常回乡,我平生第一次吃的橘子和苹果就是她从县城带回来的,还有那种铁盒装的饼干,这些美食在我小时候算是奢侈品,之前不曾吃过,也不知道天下还有这种美味可口的水果和食品。每年春节时,她还给我一些压岁钱,是银行里刚取出来的那种新钞,大的有五角,小的有一角,我当然舍不得用掉,而是小心翼翼地夹在书页中间。由于母亲年轻时待她甚厚,关系亲密得犹如姐妹,可能是爱屋及乌的缘故,我小时觉得姑姑待我特别友善,给我掏过耳朵扎过辫子。我虽然是男孩子,但在小时候,母亲把我当女孩子来养,具体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姑姑识字少,对有文化的人很是仰慕。她年轻时姿容秀丽,常在颈间扎着粉红色的围巾,开颜一笑就露出白玉一般晶莹的牙齿。追求她的人很多,但她选中了有高中文凭的姑父。他俩是一个厂的合同工,姑父在厂里开小四轮车。他们结婚后只在厂里分到一间房子,中间用布帘隔开,现在想来那时她家的经济状况也很拮据,但在小时候的我看来就算是富人,因为毕竟住在砖墙瓦房里,不仅家里有电视机,夏天还有落地电风扇,总觉得她家的生活幸福得很。每逢父亲要去她家时,我总是哭着要去,如果不被允许,我就在地上打滚放赖,父亲拗不过我,只好带我前去。如果给姑姑家送米,要步行五六十里,我才惧路远迢迢而不去。那时父亲经常挑着一百斤米步行去姑姑家。我第一次去县城时,那天晚上,姑父、父亲、我一起去县大戏园里看了电影,那个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母亲她们妯娌四人一向不睦,常为一些琐碎小事发生口角。小时候,很少见她们四个人有过什么亲密的互动,谁也不去另一家去串门。奶奶原先是逐年去不同儿子家去生活,我小时陪奶奶睡。后来几个儿子给奶奶另盖了二间小屋,奶奶就单独生活,姑姑怀孕生产时,几个婶婶竭力反对姑姑在家生产,当然我的母亲不在反对之列。当时我的母亲正加入了一个私人庐剧团,农闲时正在外地演出。姑姑临产时,家里吵得不可开交,她几个哥哥当时又不在家,最后还是本队一个好心的妇女带她乘船去镇上的卫生院生下了大女儿,为此,几十年之后,她的大女儿还耿耿于怀,对当年闹事的几个舅母愤愤不平,可姑姑早已释怀了,她向女儿解释,当地确有那个风俗,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在娘家生产的,否则全家人会因此沾上晦气,无论她怎么解释,她的大女儿思想上的疙瘩都解不开,为此很少来过几个舅母家。我的母亲虽未参与其中,都连带着遭受她的怨恨,不过现在那些陈年旧怨应该化解了。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姑姑对她的十个侄子和二个侄女都非常关心,只要和人聊天总提到她的这些侄男侄女。她小女婿告诉我,现在每次吃饭时,还是这样。大伯家的二哥那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而且还在邻村订了一门亲事,都快结婚时,姑姑还是为二哥抱屈,费尽心力将二哥弄到县城的复读班补习,吃住都在她家里。每天早晨五点,姑姑总是准时喊二哥起床看书学习,在她的严厉督责下,二哥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安徽大学,是我们陈家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后来,我和三伯家的堂弟去县城补习,也借宿在她家里。那年当我将考取师专的消息到厂里当面告诉她时,她当时一下子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还特意地给了我五十元钱,我转身在县城的百货大楼买了一个皮包,三十年过去了,这个包还放在老家。

  在师专上学时,我的颈椎出现了问题,医生说要做核磁共振,检查费用要一百八十元,我那时阮囊羞涩,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得打电话向姑姑寻求帮助。当时农村还没有电话机,但姑姑的厂子里有。她听后二话不说,立即从县城给我汇去了二百元钱。等我从师专毕业时,按照原则,哪里来要回哪里去,就是说,我还得要回到我们村的那个农中去执教。她为了让我有个更好的工作单位,连忙找他表哥的妻弟寻求帮助,在她的斡旋下,我才分配到镇上的这所初中任教,如果不是姑姑,我后来的生活可能与现在完全不同。

  上班后,她又开始操心起我的婚事。她有一个同事的小姨妹在县城一家厂里任主办会计和出纳会计,姑姑有天晚上陪我一起去相亲了,在去人家的路上,她还自掏腰包买了一大袋水果糖带到女方家里,这些礼节方面的知识,我当时压根就没想到。那个女孩有可能是最喜欢我的女朋友。她对我是一见钟情,给我多次写过信打过电话。记得那时只有单位有台电话,常常我在开会时就接到那位女孩的电话。有次她到三河出差,临近天黑还接到她的电话,她说要过来看我,我连忙婉拒了,后来她又写信对我说,如果我拒绝了她,她非得精神崩溃不可。我知道那个女孩是爱我的,而且家庭条件远在我家之上。我那时是什么情况呢,学校刚迁到新址,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得临时租住在一面民房里。我之所以没看上她,主要还是外貌的问题,我喜欢长发,她留的却是卷曲的短发;我喜欢瓜子脸,她却长着一副圆脸。第一次见面时,她正患感冒,鼻子红红的,表情很痛苦的样子,我一点没有被她的外貌所吸引,所以只能辜负姑姑的一番心意了。

  以前每次清明冬至上坟时,姑姑姑爷总早早在坟前等着我们,而且还把锅都带到车上了,锅里放着几十枚薰煮过的茶叶蛋,而且不忘给每个哥哥一条香烟。四年前,父亲与伯父相继离世,她再也没有上过坟,她怕看到坟墓而想到前尘往事。唯恐哀伤过度,姑爷和她二个女儿也不让她到坟前凭吊祭奠。父亲去世之后,我有次因酒后想到父亲,眼前一黑栽倒在地,把门牙都磕断了一颗,嘴唇也因此碎裂,在镇卫生院缝了十几针。我没敢对姑姑讲我受伤一事,但她还是得到了消息,与姑爷趋车从县城过来探望我,并硬是塞给我老婆八百元钱,让她给我多买些菜吃,以便让我更好地恢复健康。她总是为别人考虑得多而为自己想的少。其实,她由于年轻时劳累过度,早已腰肌劳损,弯腰干活多有不便,最近一只眼患白内障刚做了手术,另一只眼视网膜脱落。毕竟她也是快七十的人了,尽管在我的印象中,她还是像年轻时那样的美丽和坚强,可是岁数不饶人,晚年疾病缠身,好在她两个女儿都很有出息,大女儿医学博士毕业后在省城医院任主任医师,小女儿硕士毕业后在省城一所大专院校任教。她常对我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培养教育好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都是父母的骄傲和希望。她尽管读书不多,但所言句句在理。在我们那个生产队,提到她,没有人不知道的。别人只看到她两个女儿的成就,可是谁知道她当年吃过的辛苦和付出的努力呢?

  姑姑平时与我聊天,她说长话就用语音,如是短语就打字。有时开玩笑:“我写字怕你不认识呢。”她笑道:“我现在能得很呢,认识很多很多的字哦!”对于这一点,母亲就自叹不如,她虽说是初中生,但不会玩微信和刷抖音。每次通话时,姑姑总是叮嘱我尽量不要喝酒,要在写作和教学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以实际行动回报母亲当年的付出。只要听到我肯定的答复后,她就会发出开心的笑声。

  六月已至,七月将来,暑假快到了,我就有时间去拜访姑姑了,想再一次听到她那些暖心的话语和谆谆的教诲。

抒情散文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