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姥姥,刻骨铭心地想姥姥。
姥姥刚走的那几年,我怕过节假日,怕偶遇八九十岁的老人,怕在商场看到老人能穿的漂亮衣服,怕听到别人家老人去世的消息,更怕听到“姥姥”这个词。逃避着,不愿触及,好像从未想起。一个人,想一阵,哭一阵,哭一阵,想一阵。直到头痛袭来,昏昏沉沉地睡去,或者在劳动中转移注意力。从2008年的那一天起,我就想写一篇祭文,却在泪眼模糊中一次又一次放下了笔。
十五年了,七十五岁的母亲的眼泪似乎流干了,那种咬着牙忍着憋着哽咽着的样子越来越少见了。母亲开始在鬼节前准备冥币、水果、鲜花、衣服……然后去上坟。我们都在自我疗愈。
小时候,姥姥家是天堂,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去姥姥家。一路奔跑,一路欢笑,三里的路程,眨眼就到。路上也有忘记时间的时候,不是在浅水中摸小鱼小蝌蚪,就是在稻田里捉稻蜢和“扁担”,或者在清澈的小溪中一遍遍洗根本就不脏的小手绢。
姥姥的院子比我家的大,曾有一棵杏树,一棵楸子树,一棵李子树。杏是小甜杏,一半红一半黄;果肉厚厚的甜甜的,没有筋,吃一碗也不拉肚子。果核圆圆的,可以抓子玩,可以吃果仁,双仁是双倍惊喜。楸子树在最东面的房前,孩子们都爱上树,最下面的树干被磨的亮亮的光光的,站在树杈上有居高临下的惬意,有晃晃悠悠的舒适,有坐在上面眯着眼的遐思。李子树在南面,还未长大,挂果没有几年就被砍了。那时候,好喜欢独门独院,好喜欢春天满树的花,夏天满院的绿,秋天满树的果。每年正月,我们会在姥姥家住好几天,姥姥有时会带着我们走亲戚,去李家碾姨姨家看大戏,去上碾头姨姨家看红火,好吃好喝地被招待着,好玩好耍的与新伙伴旧朋友疯着。
后来,我在吉家庄读初中,在西合营读高中,距家分别是十里、二十五里,来回基本是步行,姥姥家是必经之地必去之处。那次,我领了一个同学去姥姥家,晚上喝的是红豆稀粥,粥里有好多白色的东西,只觉着奇怪,也没多问。等吃饱了才发现那是虫卵。还记着姥姥的歉意,还记着粥的香甜,还记着她们打趣我这个素食者喝了两大碗,还记着我没习惯性地反胃呕吐。在姥姥家,我能吃到爱吃的凉拌土豆丝素馅包子或饺子。那时瘦小的我不吃荤,不吃菜,极挑食,一顿却吃过八个大包子。吓得姥姥直念“阿弥陀佛”!
我上班了,挣钱了。开始给姥姥零花钱,开始给姥姥买吃的穿的。每次我一推开大门,姥姥就急急地迎出来,开心地说:“怪不得一早喜鹊就在枝头冲着我叫呢!”给姥姥搓背、剪发、掏耳屎、洗衣服,姥姥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家里的、村里的人和事。我说:“姥姥,你穿那件毛衣很好看!”姥姥笑着说:“是你买的呀!”不是自夸,我是真的忘了。
姥姥养大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母亲、大舅、大姨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三舅初中未毕业就参加劳动了,四舅不知念了几年书参了军,只有二舅念完了高中。姥姥最辉煌的时期就是搓麻绳、攒钱、借钱,为舅舅们娶媳妇。大舅终身未娶,大姨婚姻多舛,这成了姥姥难以释怀的隐痛。
姥姥和姥爷脾气性格不合,经常吵架。姥姥嘴上不示弱,经常挨打。他们为了儿女,凑合着过了一辈子。姥姥的俏皮话多,有时眼里还闪着泪光就又说笑起来了。
晚年的姥姥,也曾戴着二舅买的银镯美着,也曾穿着母亲做的小脚鞋扭着,也曾在夏日里吃着西瓜洒白糖乐着,也曾为儿女子孙们的孝顺满足着,也曾看着电视憧憬着。不知从哪天起,姥姥被浓浓的膏药味吞噬着,被总也捡不完的掉落的白发苦恼着,被迟缓的日头折磨着,被无尽的疼痛撕咬着。姥姥开始一阵清醒一阵糊涂,姥姥开始偷偷地攒着安眠药,直到从自己扯开的窗口飞走了。一生要强的姥姥,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最终决绝的走了。
史铁生说:“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姥姥没有等它自然降临,姥姥选择了奔赴天堂。我在无数个想姥姥的日子里都用蔡崇达的话安慰自己,“这人间从来没有生离,没有死别。这人间不过是天上的人来了,天上的人回天上去了”。可我想知道在天上的姥姥好不好,可我想知道姥姥的那只眼复明了没有,可我想知道姥姥的小脚解放了没有,可我想知道姥姥身上的病痛消失了没有,想知道的很多很多。
姥姥,您看到了吗?您的孙子孙女都已长大,他们住上了楼房,开上了小车。您最小的孙子也一表人才、英俊潇洒。我的孩子都上了大学。姥姥,您想我们吗?多想在您的热炕头再睡一觉,多想陪您过过现在的生活,多想带您看看我们眼中的世界!您一定对省时省力的家用电器感兴趣,您一定会操作着智能手机感慨不已,您一定舍不得离开我们!您那种捉襟见肘的日子已经成了历史。大舅憧憬的“有酒有肉有白面,欢欢喜喜过大年”的生活已经实现,日新月异的变化数也数不清,您没有体验过的太多太多。姥姥,多想和您共享盛世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