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I.叶戈罗夫成功地将莫言的代表作《酒国》《丰乳肥臀》和《生死疲劳》翻译成俄文,N.夫拉索瓦翻译了《红高粱》和《变》 。I. 叶戈罗夫说:“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见到中国经典文学的传统。莫言的语言非常简洁。然而,简洁才是真正的艺术。有许多俗语、谚语、民俗。他是怀着怎样一种爱在讲述自己的土地、陶醉在大自然中!”按照I. 叶戈罗夫的话,由于莫言的小说内容很丰富,又有在现实与幻想之间轻松转换的独特文学风格,所以把他的作品翻译成俄文很难。比如,他的作品经常有好几个情节,小说的叙述从一个故事转到另外一个故事,从那个故事又转到第三个故事,然后再回来带第一个故事,《酒国》《生死疲劳》中都是这样。
再就是莫言的小说的历史背景也要翻译到位。《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红高粱》《酒国》 《师傅越来越幽默》等都是莫言以抗日战争、文化革命、改革开放为故事背景的作品。在小说中有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运动、特别词汇。在描写人民的生活时也就用那个时代现实的用语和词语。比如,在《生死疲劳》中,作家使用文化革命的词汇描写公猪的生活:“每一头生猪,都是一颗射向帝修反动堡垒的炮弹……”在小说中,作家还使用各种各样丰富的中国知识,包括古今历史、文化、风俗、故事、诗词、成语、歇后语、引用句、名言以及民间故事,等等。比如,在《生死疲劳》中就有民间歌谣:“别看鬼脸半边蓝,情人眼里赛天仙。老婆孩子全不要,县长私奔下长安。”又比如在《酒国》中引用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和革命政治家列宁的话:“无论多么形象的比喻也是蹩脚的,这是列宁语录;没有比喻就没有文学,这是托尔斯泰的话。”
翻译者的任务是在被译语言的文化内再创造作品,但翻译者必须保留原作的实际,且不增加自己的看法,同时还要让读者读懂这些实际。I. 叶戈罗夫还说:“莫言小说里的暗语和没说完的意思也甚多,中国人都能懂,外国人不一定能看懂。”这个巨大的文化层造成翻译的更大困难,即文化差异。一位读过《酒国》的俄罗斯读者写道:“遗憾的是,读《酒国》译本的感觉和读小说的原本的感觉有很大差异,因为在小说中有很多文化知识,还有理解双关语也比较难。为了完全了解这本小说和小说的象征,读者应该是中国人或者读者应该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很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I. 叶戈罗夫提出的加脚注的方法就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只有用注释才能使完全不了解中国实际的读者明白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常识、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古今情况等。所以,在俄译版《酒国》的446页里有200多个脚注;在俄译版《丰乳肥臀》的830页里有260多个脚注;在俄译版《生死疲劳》里则有300多个脚注。虽然限于篇幅和译作体例,莫言作品的俄译版无法对富含中国传统民俗和历史文化的因素进行详细的注解,也无法深度呈现中国独特的儒家思想和审美文化,但是读者认为,小说里的注,把小说变为一个中国风俗习惯课本,可以让读物更引人入胜。另外,莫言小说里经常有的很多自然主义的描述,人物常用的骂人话等,俄罗斯语无法对译,因为俄罗斯文学中没有这样的描写,骂人话也很少,只有古语或者婉转词语,也只好用注脚解决。因此,I.叶戈罗夫认为:“从读者的阅读接受度和跨文化交流角度而言,这种注释是必要而成功的,对小说思想的呈现和主题的提升,其意义和效果也是比较积极的。”A.罗季奥诺夫也说:“在莫言、刘震云、余华、贾平凹、苏童的作品中都有很多中国传统民俗和历史文化的因素,俄罗斯读者难懂。那我们要不要翻译这些地方?要。我觉得这能帮俄罗斯读者更好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文学、风俗、语言、现代情况,等等。”
三
前期文章提到的莫言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尽管小说故事背景与俄罗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历相类似,但翻译起来仍有很大难度,这也是因为莫言作品的特殊风格,有中国城市百姓日常生活的描写,也有神秘的故事、历史事件、文化、风俗的认识,以及古典文学引语和不少俗语和谚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