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魂形象进一步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是,人力是无法改变悲惨现实的,只能依靠鬼神,冤狱才能昭雪。由此,观众和读者才能看到一丝希望和前途。戏剧创作的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巨大的悲剧效果,其最终原因并不在于观众消极地接受某一悲剧的结局,而在于观众心理不断地要求参与的强烈愿望。而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没有能力反抗、复仇,只有寄希望于“超人间的力量”,窦娥的故事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与痛感。更让人感到悲哀的是,窦娥被吃人的封建司法制度迫害致死,化为鬼魂依旧没有改天换地的力量,只能依靠封建政府官员“肃政廉访使”,百般周折,才能求得一个清白。
四、总结
“一部成功的悲剧,其意义不仅在于‘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还在于揭露那些摧残、毁灭‘有价值的东西’的邪恶势力,也在于‘有价值的东西’在悲剧中对邪恶势力的执着,顽强、宁死不屈的抗争,而且只有三者兼而有之,才能引起人们的悲痛、愤恨和关爱,从而给人们以力量、信心和美感。”因此,《窦娥冤》所谓的大团圆结局并非白璧微瑕,而是画龙点睛,使其成为一部立于世界戏剧之林而不失光彩的悲剧作品。
参考文献:
[1]元鹏飞.论窦天章形象与窦娥式悲剧[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2):8-14.
[2]王春燕.从《窦娥冤》窥元杂剧的悲剧情结[J].四川戏剧,2017,(05):20-23.
[3]季贞贞.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解读《窦娥冤》的悲剧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05):85-87.
[4]荆连莲.论《窦娥冤》的思想倾向及其悲剧价值[J].克拉玛依学刊,2012,2(02):52-58.
[5]陆彦.浅析以大团圆结局的《窦娥冤》悲剧性质的必然性[J].大众文艺,2010,(12):93-94.
[6]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7]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8]李渔.闲情偶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许诗宜,女,汉族,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唐宋、元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