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诗画相合是王维诗歌作品的重要艺术特征,也集中在个人创作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赏析。此外,这种意味深长的特点集中在山水小句中,而在非景句中则更为微妙。因此我们可以从显及隐、循序渐进地欣赏、研究王诗。
一、“隽永幽远”之余味
要以“隽永”二字评价,那么最具代表性的诗体是短篇、经久不衰的五言绝句。明代学者何良俊指出,王维所作五言绝句应该算是担得起“绝唱”的代表作。清代的黄培芳也指出,五言绝句最难的是简化古文,使之精妙。点出了王诗在诗歌及其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从作品出发,就可以根据《辆川集》的描述加以分析,这组内容具备简单而有意义的特点,以王维在辆川别业景观为重点描写对象,全文皆是五言绝句,短小精悍但回味无穷。如第一首《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这首诗的前两个句子很简洁,但涵盖了新旧之间的对立,并开拓了过去和现在的时空。想象一下,新家种满了老树和枯树。现在种树之人在哪里?包含着无尽而美丽的悲伤。最后两个短句将时间和空间推向未来:谁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家的主人呢,他也会与现在的我一样,为那棵老柳树感到遗憾吧。从内容主题来看,第一句话是描写眼前之新的句子,第二句话是关于过去的句子,第三句话是关于未来的沉思,第四句话是关于怅惘的刻画。从情感的角度看,第一句是的喜悦,第二句是逝去的悲伤,第三句是对未来时空与人的思考,最后一句是诗者本人的悲伤。整首诗的结构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因此,清代李瑛在《诗法易简录》中对其进行了评价:四句话无限曲折、含蓄脉脉。著名的学者葛晓音也总结了这首诗:唤起古城垂柳带来的感受。融会贯通了人们对现在和未来的哲学思考,促使人们从新与旧的比较中去思考兴替的不朽。这首诗比裴迪委婉而深刻,都指出了这首诗隽永而含蓄的特点。
二、“淡泊忘我”之境界
王维的诗善于营造“淡泊忘我”之境界。
如《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有十个字抓住了边塞风景的最大特点,诗情线条勾勒出一幅浩瀚苍凉的画面。它在烘托整首诗的豪迈气氛中起到了强大的作用。孤烟可以直接表现出诗人精细的观察,而“长河落日圆”可以看到诗人深刻的领悟。夕阳总是圆的,这是普遍的常识,没有值得精细勾画之处。然而,在沙漠和边塞的恶劣环境中,很难看到浑圆喷薄或柔情无限的落日夕阳,只有龙卷风卷起漫天的沙土,和太阳的影子反射在熠熠的长河上。夕阳是这个地方最美的景色,所以令人感觉它格外美丽“浑圆”。这种细致的观察和体验,离不开绘画创作的深厚修养。
以上所举的写景例句,都可以当得起栩栩如生、将难以描绘之画卷延展于眼前的评语。比如,在目前其他诗评家的评论和收藏中,虽然可以找到这样的经典句式,但在总量、范围、描写细腻、色彩丰富华丽等方面,很难一视同仁。不仅如此,在其他的非山水画作品中,也体现了王维诗歌艺术绘画的鲜明特色。
三、“冲淡和平”之体验
诗人玉屑引用《癯翁诗评》的话如下:王右丞就像清澈的莲花,随风自笑。从语言结构的整体风格来看,可以得出结论,这和画家的笔触是融合在一起的,王维的散文和语言的绘画创作特征早已被当时诗歌评论家发现。
以上两个部分中的均可以解读王维诗歌的审美特征。以下仅描述王维诗中的景物,以及如何吸收和整合声、光、色、态、物的融合。
如《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劲、鸣两字之间的扣合度、紧密程度不仅显示了弓声的风声强度,还反映了弓声的风声力度,显示出猎杀的阵容。不过,用第二句话阐明将军来说,这是一马当先的气宇。绘画是听不见的,但是从表现手法的语义来看,它依然不妨稳妥地隐喻。事实上,人们常说惟妙惟肖,刚好是指明这种本源技巧非常传神地应用于诗歌,再加上文学常识荟萃和艺术的主要机能,效应愈加彰彰然。
综上所述,从“隽永”论的角度对王维诗歌作品的研究,无论是从结构、修改还是文本、语言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明确的印证。这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王诗独特的诗情审美。然而,这些引证和分析中的每一小部分往往都有可以互相弥补的地方。
四、“浓淡相宜”之笔触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关于色彩的审美与运用主要有两大特点。
第一种是暖色调辅助调和冷色调的行文特色。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但总的来说,冷色调为主,暖色为辅。他的诗还原了神奇的自然及其五彩缤纷的面纱,一首诗就像一块美丽的山水屏风,却与诗作本人自然恬静的性格和挥之不去的出世观念相对应,这些诗大多是铺满了清冽的色彩基调。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王维有一颗超脱而优雅的心,他愿意在清秀美丽的自然中抒发情感,于平淡的意识形态情感中寻找他所谓的人生追求。
二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着色原则。王维诗歌强调田园生活色彩的和谐共生。优雅美丽,意蕴清晰。他擅长绘画,他知道诗画必须进行有益的糅合渗透。因此,他总是运用光影和虚构的绘画技法,创造出绚丽的色彩、意象和诗意相融、统一标准的意境,并以诗作画、以画写诗,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在王维的诗歌中,他经常用光色结合来描写风景。他对光和影的吸收和运用十分考究。许多诗歌反复地描述了日月的光环,投影与光影的独特结合使画面看起来明亮且美丽。他不仅善于运用掌握古典音乐节奏美的方法,使诗歌的韵味悠扬无穷,而且对风景的声色很敏感。因此,他的中国田园诗经常流淌着自然之音:鸡鸣,暮鼓,禅铃,落叶,季风,冰霜,雨雪,琴笛悠远……这些都是是非常生动的声色俱全的画面。
如《秋思二首》:月渡天河光转湿,鹊惊秋树叶频飞。
如《山居即事》: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它们都以清新优雅,隐含迷人的叙事风格写出自然风光的微妙变化和声音。似乎每首诗中的图像表达都在瞬间鲜活了起来。
再如《春中田园作》:屋中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在这首诗中,交织成一首春天悠扬的交响乐;洁白闪亮的桃花杏花盛开,鸟鸣燕舞,农民们在忙碌……在读者的脑海中展现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带有强烈的“春风送暖入屠苏”之意。王诗用雅致的诗情审美,突出渲染所绘形象的动感,衬托出宁静、闲适、宁静、淡泊的意境。
按照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殊别,王维的大多数诗篇的诗歌境界,多属于“无我之境”,这与盛唐与之并称的孟浩然诗有所不同。造成该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本身的思想境界有所不同,“王孟”的山水田园诗派,皆有师法魏晋风流之代表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之处,但与陶、谢二人相比,孟浩然更多地在思想观点上继承了之二人的传统“儒”“道”思想学流,而王维则由于佛学渗入、仕途遭际等原因,在人生中途豁然菩提,逐渐领悟别开生面的人生境界,随物赋形,自然沉入生活的底层世界,宁静专诗,工画参禅,淡泊明志。因此,在后期诗歌中更多地表现出豁然、恬静、温丽、豁然的诗情格调,展现了诗人那种平静超然的生活态度与诗歌精神追求。
而在王维的诗中,佛理的渗入与画理的混融,使其诗作别开新意,淡雅含蓄,具有叙事诗的朴素与生活哲学的真谛,间具绘画上的留白之美,又不失哲学意境中的禅意之雅。这就奠定了王维诗歌的“隽永幽远”之余味,“淡泊忘我”之境界,“冲淡和平”之体验和“浓淡相宜”之笔触,品读之余,令人陶然忘机。
五、结语
诗中有画虽然吸收了绘画技巧的一些整体表现因素,但仍然是诗歌的表现形式,不超出诗歌的范围。就诗歌的表现而言,大多数作家在一些话题上也可能有一定的接触。在某种程度上的差异体现于他们没有也不可能达到积累了绘画创作品质的王维在诗歌效果上所能达到的广度、深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王诗隽永的视觉艺术特征表明,他在古典诗歌艺术创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多才多艺、研究佛教的王维,对盛唐现代文化的繁荣和仕途的不确定性并不感到迷恋。他创作了一系列静谧、美丽、空灵的作品,以丰富多彩的自然作为具体的观照对象。盛唐时期,他成为中国山水田园诗派杰出贡献的主要代表。他的成功是多方面的,着色艺术是他现代诗歌创作的一个方面。然而,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娴熟的色彩运用,以及他隽永的诗情审美,包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始终值得后人去珍惜、欣赏和回味。
参考文献:
[1]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300.
[2]乔象钟,董乃斌,陈铁民.唐代文学史(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351.
[3]霍松林.唐诗精选[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80.
[4]陈铁民.王维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196.
[5]林庚.唐诗综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