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歌作品的定位别出心裁,以及对诗歌作品的支撑基于史实,这是诗人程维新古典主义现代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他在这类诗歌作品的创作中自我奠定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表现出的是敢为人先的勇气,他先人一步开创的新古典主义现代诗歌写作,不能不说是对于古典主义文学创作的回归与再创。
现在就让我们切入他的《故宫·紫禁城》:
高门巨墙,把一个人紫禁在大城的宫殿中心
这个人又紫禁这天下臣民。此城压抑、巨大
与权势相等。远远超过皇帝作为人所能承受的压力
此城——在他内心投下阴影,成另一道紫禁
种下压抑的根。与农户王老汉家篱笆上结出的苦瓜无关
诗人程维在这里所揭示的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备森严,寻常百姓难以接近,因为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把一个人紫禁在大城的宫殿中心”,然后“这个人又紫禁着天下臣民”。在当时社会,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是无法超越的权力,这里表现为皇帝个人的独断专权。但是“此城——在他内心投下阴影,成另一道紫禁/种下压抑的根。与农户王老汉家篱笆上结出的苦瓜无关”,这种“种下压抑的根”的翻然悔悟,令人惋叹。
中国,曾被此城压抑。包括皇帝本人,皇后、妃子与臣
都在城下喘息、不安,冰冷的石头上:墙。阶沿
常常出现臣或宫中女子窒息时,抓出的血痕。绝望的手势。举在空间,是历史上常见的悬案
走进紫禁城,一如走进:深深地古典。谁在历史的最深最暗处,独掌一盏孤灯。午门是臣忠贞的头,斩下来也总是昂着的
被手推着的脊背,是用手当脚的人行走的路。
通向
哪一朵顶戴花翎。把心、血气和胆
举过头顶。承受吾王的痰
而终于老死宫门的,是一条谢恩的路
这就是封建时代的中国式的臣子命运,王朝更替以及皇室争斗,功臣之中,当你功高盖主时,皇帝主子觉得赐金银你又不少,赐官位你又位极人臣,到了赐无可赐之时,也就只能找个理由赐死了。所以,以史为鉴,可以感知当今,预想未来。
另外,在这里我们还可以读出,“人之初,性本善”,人原本就是善良的,皇帝冷酷无情的根源是皇权对人性的异化。诗行中流露出的是皇权与人性的矛盾,成功阐释了皇权与人性的二律背反,这是这首诗歌作品的价值所在。
跪着进入历史的,往往站着退出。站着走进历史的
不是躺着,就是瘸着出来
这两句写得非常精彩,体现了诗人程维在诗歌创作中的哲学思辨能力。他表述了“跪着进入历史的”与“站着走进历史的”哲学思辨,而且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共生共存与和谐一致,人的生存处境作为个体也是有可能不同的,但作为整体应该是古今一致的。正如马俊华在《“前古典派”可以杀毒》中所谈到的:
“换句话说,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就秉承了一种先定的和谐和亲善。这种和谐和亲善通过世界对生命的天然庇护,以及我们与世界的亲和关系而表现出来,它是我们真情得以产生的源泉。因此,敬畏天地、怀恋故园、爱戴母亲、赞美劳动、承受苦难等等,是诗人必须坚守的基本信念,它们既是自然感受的起点,也是文化建构的归宿,有着可以不断开掘的无限丰富的内涵和无比生动的情愫,生命的意义也正是在这种执著的开掘中,愈益呈现出其细腻而丰沛的诗意来。”
我昂首走着皇帝当年乘龙辇经过的道路。听到了两边,曾经跪着的灵魂在呜咽
我在午门前挺起头颅,看见空气中满含利刃,光芒彻骨
刮过的风:纵然是刀上的冷,在刽子手的刀口停留。也曾被英雄的豪笑折断
他们的血,溅在墙上,使墙成为一座碑,比王更威严
历代以来,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诗人程维在这一小节诗歌作品里似乎是在述说历史事件,而且更多的是杀戮和牺牲,借此怀古伤今,或托物言志。这样,诗人程维在这首诗歌作品里开始从“大我”“昂首走着皇帝当年乘龙辇经过的道路”俯视这个社会,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所以,诗人程维“作为一介平民”,来到这里也只是认为历史“应该有平民的位置和脚印”。
设想:一个人,在午夜独自进入此城:空寂、死静一道道阴森、沉重的门那在我面前打开的,无疑是一张张黑洞洞的嘴。它吞噬过历史的昨天:皇帝、众妃与臣此刻面对我,如此年轻、稚嫩的生命,是否会露出杀机而我不能止步。面对历史最残酷最恐怖的无情。我必须走进去,用我年轻的生命。在古老的黑暗中点燃一盏不熄的灯。
这首《故宫·紫禁城》也是诗人程维创作的新古典主义优秀长诗之一。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歌作品在句式的运用上貌似轻灵,但实际上举重若轻,而且整体气氛的营造是比较成功的,可能是散中有凝、不觉累赘的缘故吧。
另外,诗人程维在他的新古典主义现代诗歌创作中喜欢运用带有色彩感很强的意象,这首诗歌作品也不例外:“铠甲”、“刀”、“剑”、“利刃”、“血”、“孤灯”、“冰冷的石头”、“青砖”、“宫墙”、“烽烟”等等。所以,诗人程维的这些诗歌作品画面感非常强,我们读者在他的诗歌作品里很自然就可以悟出画面审美的效果来。这或许和他喜欢练习书法以及创作国画有关,他的这些诗歌作品都能让我们联想到我国传统的国画。凝练的几笔,人物与景跃然纸上,电影镜头一样渐渐推进我们,哀婉悲切,苍凉旷远。
与此同时,诗人程维的诗歌作品除了能带给我们诗意上的美感之外,令人思考的东西也非常多,比如他在这首诗歌作品中的最后一节这样写道:
走进紫禁城,经过一座座宫墙,摸着一块块巨砖:冰冷、湿润。使我想到零
它的温度。就是历史的温度。我以一个现代人的手。伸进历史浓郁的阴影去触摸它的心。用手去思想:水
对铁和所有事物来说
干嘛不是刀呢。而岁月更锋利,这充满伟奇与压抑之地
皇帝的居所。是权利的中心,也离死亡最近
有多少事件从这里开卷,就有多少事件到这里结案
中国的二十四史,确切地说就是皇帝的家谱。由于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我们可以从各个皇帝在历史舞台上的演出看到权力是怎样一步步地腐蚀掉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和辩证思想的能力的;可以说,在绝对的权力下,人是无可奈何的俘虏。绝对的权力的腐蚀力是多么可怕大家都应该知道;人只要坐上权力的交椅,就如同服食了迷魂药一样,一切人世间的客观规律就从这些滥用大权的人眼前悄然遁形了,私欲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可以藐视天上人间的一切法律法规。而这又是十分危险的,正如诗人程维所描写的那样:“也离死亡最近”,“有多少事件从这里开卷,就有多少事件到这里结案。”历史也证明,在绝对的权力情况下,人不蜕化变质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人性的痼疾,这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