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静夜思》是最为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也是他的名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四句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沦落天涯、眷恋故土的那份深情。文字虽短,内涵却非常丰富,表达了久离故乡的人的共同情感,能激发起人们的共鸣,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而真实。该诗还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语言朴素无华,浅显易懂。另外,他在《赠崖侍御》:“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一诗中也以咏月表达了因失意愁苦而思念故乡亲人的那份深情。可是现在又有几个人真正地在月夜去仔细品尝过那份月夜下宁静的思乡愁情呢?
后人把他的五绝谱写成歌曲传唱,诗人程维却从中寻找出新的诗意,创作出《听香港歌手梅艳芳演唱李白〈静夜思〉》:
唐诗里的明月明月中的盛唐
千年以后仍然如雪一般明亮
那是黑色的天空
唯一的一张床
上面睡着美人和梦想
至此,我思绪万千,跟着诗人程维一同跨越千年,来到明月中的盛唐。这时,读盛唐的月亮,就像读一首美丽抒情的散文诗,永远也读不厌。盛唐的月亮,总是出现得很早,晚霞还没有走远,月亮就在东方露出了它圆圆的脸。当然,这是农历十五前后的月亮。即便是弦月,它也总是赶在夜幕之前,早早挂在湛蓝湛蓝的天上。月亮自然还是那个月亮,星星也自然还是那些星星,只是因为月夜的空旷,把刻板的时间也改变了。这是怎样的一种空旷啊!那一片一片的稻田和草地,稻香和草气使人置身其间,却有身处旷野的感觉,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感觉啊!
不可企及的美
停在永远无法触摸的地方
在唐朝那鳞次的奇石与万松林里。沿着恬静的晚唱化一股青烟而去,欢歌与笑语声中,松林如雨后春笋,霎时将盛唐的形象拔高。于是,月儿圆圆照松林的妙曲,再也不肯下来。峭立着的对峙,似乎是在诠释松林的高风亮节。然而,高处的棵棵松林大都浓郁蔽空,有着闹中取静之佳境。如水的月色,静静地泻满盛唐的松林,虽然有点高处不胜寒解不透人间中的冷酷,但静赏松风流韵,却另有一番和谐之妙的心境。
是啊!“不可企及的美/停在永远无法触摸的地方”。盛唐的月亮,总是有些醉意,月光满天洒下来,就像是流动的薄雾。在这无处不在的月光里,那河堤岸边的垂柳、苦楝树在盛唐的小河边摇曳,连那小虫唧唧的声音,也在摇曳着……村子里某处流出的悠扬的笛声,或某处大黄狗不停的叫唤声,都被这流动的月光冲得支离破碎、辽远而又神秘。一切都被这月光熏醉了……
李白,夜鸟,银色的翅膀
软润的美人如孤独的
酒瓶。握在手上
我醉步踉跄踏碎暗香
满地月光浮动在他乡
盛唐的月亮,总是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李白手握酒瓶,醉步踉跄,从月光里寻找那香味,踏碎清香,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要捕捉到这香味,不仅要用嗅觉,还要用心灵。其实这也不神秘,每当你从城市里面穿过人群、尘土、汽车废气,从烟熏火燎的大排档边逃出来,走进程维的诗行,踏着李白的脚步穿越千年,回到盛唐的月夜,那沁人心脾的清香也就会迎面飘来,和如水的月光一起将你轻轻地包容,使你烦躁、疲惫的心境变得恬静温柔起来。在这诗行里寻觅盛唐的月色,这简直就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啊!
在盛唐月亮的陪伴下,我们手握一册诗书。临窗把卷,万籁俱寂,月光透过门窗,洒下一地清晖。心入书境,神离红尘,到心动神摇处,推窗邀月,对影私语。这种读书境界,非月夜而不得。在月亮的陪伴下,也最适宜散步。在树动影移、人迹稀少的河堤上,柳枝拂面……沐浴着月光,神思飞扬,过去和未来都平添了几多诗情与画意……
我歌之以酒我舞之以影
我咏之以霜
今夜的霜啊明日白发三千丈
千年如风时空浩荡
谁用千年不灭的眸子欣赏
谁的眼睛让唐朝明月
擦得雪亮
以月寄情是李白咏月诗中的一大特点,如:“花间一壶酒,独酌天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竹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自散。永结无情游,相期藐云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长风吹月渡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表达了诗人爱月的痴情和以月托情深切怀念友人的那份真挚情感。
月光的李白
李白的月光
如花的女子千年咏唱
岁月已老语言如霜
动感的舞蹈预约盛唐
四绝句无数的长袖
挥舞艳影寒冷与光芒
李白之夜
难以入眠的床
李白笔下的月亮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呢?为何能让后人为之疯狂呢?我想可能是因为他把自己的至情至爱溶入了月亮这一物象之中,并通过独特的月之意象和幻想,给月赋予了新的生命吧!
往事如烟,明月千古。千古明月,我无言地默默注视着尘世的沧海桑田。也许根本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看见了什么?但是人们却从明月的阴晴圆缺里勾连起了种种俗念,泛出了种种遐想,荡漾起了圈圈涟漪。
浩瀚缥缈的漫长的历史长河,曲折复杂的坎坷人生。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月亮成了历代文人吟咏不厌的对象,诗人程维也不例外。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从而使月亮这一无生命的物象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咏月之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