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丝路拾珍

时间:2024-04-14    来源:馨文居    作者:王志宏  阅读:

  天水的地名很富有神话色彩。天水的名字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相传,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茂密。秦末汉初,由于长期征战和干旱,民不聊生,这一地区逐渐衰败下来。一天夜里,突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随之出现一片红光。大地开始不断抖动,在轰隆隆的巨响中,土地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春不涸,夏不溢,四季莹然”。汉武帝听到这个传说后,就在这个湖的旁边新设了一个郡,取名“天水郡”,从此便有了“天水”之名。

  天水的地理位置很独特。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华夏腹地,西通青藏边陲,北望塞上大地,正好处在祖国的几何中心,跨长江、黄河两大水域。天水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得秦岭之风韵,属温带半湿润气候,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天水的文化很多元。天水为古雍州之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相传,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女娲、黄帝均诞生于此,它也因之享有“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美誉。伏羲始创八卦,天水也被誉为“易学之都”。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文化等相互叠加、渗透,使这片土地熠熠生辉。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伏羲庙在天水,还有“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也是天水的名片。天水是中国县制初始地,有“华夏第一县”的美誉。天水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序曲,也是全球华人的祭祖圣地之一。

  天水的文化名人很多。天水是嬴秦祖先耕耘的地方,也是大地湾文化在黄河流域创造出古老文明的地方。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曾经孕育、培养了不少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突出的有:秦国奠基者秦襄公、西汉名将李广、西汉著名外交家段会宗、东汉著名辞赋家赵壹、三国著名战将姜维、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代散文家李翱、南宋名将张俊,等等。公元759年,杜甫“以饥寒之身,怀济世之心”来到天水,历时三个月,写下了117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秦州杂诗二十首》。

  天水的方言很有特点。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极具个性化、地方性。天水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陇中方言片。天水方言词语奇特,语速很快,外地人很难听得懂。比如在饮食方面,把馒头叫“馍馍”,把面疙瘩汤叫“拌汤”,把荞面做的小吃叫“呱呱”。在服饰方面,把鞋叫“孩”,把棉鞋叫“窝窝孩”,把马甲叫“夹夹子”。在日常用语方面,把父亲叫“达”,把父亲的哥哥叫“爹爹”,把父亲的弟弟叫“岁达”,把第一胎出生的孩子叫“头首子娃”,把女儿的公公婆婆叫“阿公”“阿家”,把公驴叫“叫驴”,把母驴叫“草驴”,把公牛叫“犍牛”,把母牛叫“乳牛”,把公猫叫“郎猫”,把母猫叫“咪猫”,把未婚姑娘叫“米子”,结了婚的女子叫“米人”,把孕妇叫“害娃婆娘”,介绍儿子称“后人”,介绍女儿称“亲戚娃”,把寿衣叫“老衣”,把棺材叫“方”。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天水的女人很漂亮。天水大街上看到的女人大多都很顺溜,很少有长得歪瓜裂枣的。年龄大的五官端正、风度悠然,年龄小的美白水灵、吸人眼球。其实,天水自古就是出美女的地方,而且以白、嫩著称。唐宋时期,这里更是与成都一同成为后宫选美佳地。当地人对天水为什么出美女有自己的一番解读:首先,得益于秦文化的滋养。天水一带是嬴秦祖先居住生活的地方,尚朴重质的秦文化养育了女人们高尚的德行。其次,得益于秦岭山脉的呵护。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天水深受秦岭北拒风沙、南抵酷暑的庇护,给女人们提供了养颜的良好环境。再次,得益于多民族的聚居融合。古时的天水已然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生产生活中建立起感情,通过婚配,繁衍出一代代美丽漂亮的“混血儿”。

  天水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天水是农业大市,改革开放前是甘肃省的龙头老大。过去人们都说“争天水,抢庆阳,实在不行到平凉,至死不到河西走廊”。但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过去了,天水却远远落伍了。该市辖五县、两区,330多万人口。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553亿元,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809元、6006元。而位于河西走廊的酒泉市,辖一区、两市、四县,总人口120余万。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544亿元,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793元、13603元。经济不发达导致了城乡面貌的变化不大。农村房屋矮小,城市建筑老旧,街道凹凸不平。特别是天水市大街上的公厕很少,就地解决“问题”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虽是一孔之见,但能折射出经济发展的程度。相信随着“关天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天水一定会再次登上甘肃龙头的交椅。

  坎儿井的历史

  记得我还是新兵的时候,跟着大部队去新疆吐鲁番、托克逊一带冬季野营拉练见过坎儿井。当时,我感到很神奇。汩汩泉水是怎么从戈壁滩地下流出来的,而且清澈见底?随后的几十年间,我一度离开新疆,后又回到新疆下部队,多次去过吐鲁番,也数次参观过坎儿井,每每都是听听讲解,走马观花,一带而过。这次去吐鲁番,我认真地做了一番调查了解,从第一次看到坎儿井到今年再去,算起来是四十多年后才真正弄清了坎儿井的前世今生。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坎儿井历史悠久,据传,早在几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吐鲁番盆地就有了坎儿井。《史记》中也有详细记载,时称“井渠”,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井”。坎儿井是荒漠地区的饮用灌溉系统,普遍存在于新疆吐鲁番市,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一种很古老的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

  坎儿井是火热干旱地区人们寻找水源、保护水流的一项伟大创举,也是一种结构奇妙的特殊饮用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全靠人工挖掘。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雨水和雪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修建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和人畜用水。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使水分大量蒸发,因此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和人畜用水。正如唐代诗人李群玉诗云:“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坎儿井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相传,吐鲁番戈壁“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人与畜大多因缺水干渴而死。为了生存,维吾尔族的先辈们不断寻求水源。有草的地方必有水,牧羊人在草根下奋力挖掘,终于找到了清冽的泉水。这就是坎儿井的前世。汉唐时期,朝廷统治西域,施行军垦战略,大量开挖坎儿井,屯田产粮,积粟百万,巩固了边疆。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已达1100多条,全长5000余千米,出水量约3亿立方,约占吐鲁番市供水量的百分之三十。纵横交错的坎儿井像地下长城,像蜿蜒的运河,源源不断地将天山雪水送入吐鲁番盆地,滋润了火洲的果园、农庄,养育了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

  坎儿井鼎盛时期是在清朝。清道光二十五年,林则徐遣戍伊犁途中,耳闻目睹了坎儿井,知其利后便大力推广,兴建坎儿井60余条。光绪六年,左宗棠率兵驻疆期间,倡导军民大兴水利,在吐鲁番修建坎儿井约185条。

  站在坎儿井旁,抚摸着汩汩流淌的泉水,我不禁感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无数先辈为了新疆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和实践,我之后辈唯有把他们的优良传统继承发扬光大,才能使这片土地永远生生不息、繁荣安康。

  又见沙湖

  一年多没有来沙湖了,又见沙湖,感到格外亲切。

  这些年,勤劳智慧的银川人把沙湖打造成了国家5A级景区,是中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是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旅游湖泊之一,是由“沙、水、苇、鸟、山”五大景源构成的独具特色的秀丽景观,是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为一体的“塞上明珠”,是由“百鸟乐园、千亩荷塘、尼罗河风情、大漠丝路”四大景观带构成的大型旅游风景区。尽管塞上伏天热浪逼人,但大家的游兴十分高涨,深为沙湖美景所震撼。

  湖光山色,碧波荡漾。沙湖不仅有八百多公顷的水面以及一千多公顷的沼泽地,还有沙有鸟,簇簇芦苇飘荡中,远方驼铃声声,恍若人间仙境。远远望去,微波荡漾的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粼粼闪光,婀娜多姿的垂柳如同少女洗过的秀发,楚楚动人。千帆竞发,浪遏飞舟,好一派塞上江南的迤逦风光。豪华游轮载着游客的欢声笑语,快艇则如离弦之箭,所过之处冲起高高的水柱。一群群不知名的水鸟悠闲自得地穿梭往来,不肯停歇。远观近看,湖水与长天一色,沙丘与兰山共姿,不亲眼目睹,怕是要终生遗憾了。

  芦苇簇簇,遮天蔽日。沙湖号称万亩水域,千亩荷塘。两千多亩芦苇,这些上好的自然风光给沙湖平添了不少光彩。乘船穿梭在簇簇芦苇之间,余亚飞《咏芦苇》的诗句忽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眼前这一簇一簇的芦苇,虽无人打理却依旧俊俏挺拔,是大自然的生花妙笔。一簇一簇的芦苇如同沙家浜的青纱帐,遮天蔽日,不同的是,沙家浜的芦苇荡养护着新四军的伤病员,沙湖的芦苇荡则栖息着白鹤、黑鹤、天鹅等数百种珍鸟异禽。这一大片芦苇荡不仅给人们的视觉带来美的享受,水中的大头鱼也成为游客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沙海浩浩,驼铃声声。一望无垠的沙海,一队队蜿蜒前行的驼队,把我这个戎马一生的老兵瞬间带回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萧关古战场,又好像走在悠悠千载的丝绸之路上。流动着的荒漠沙丘,细如藕粉,柔如绸缎,赤脚行走在沙子上,双脚真真地感受到绵而有力的沙漠的个性。“沙漠之舟”成群结队,载着悠闲的客人们,在阵阵驼铃声中往返于沙海之间,感受着沙漠的魅力。滑沙、沙漠冲浪的旅游项目则让人们感受到了沙漠激情飞扬的一面。回望沙湖高空,天空无言,只默默地俯视着大地上欢乐的人群,千百年来,不曾变过。

天水 天河注水 美丽传说

现实之惑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