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阿尔图那学院的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他们选取了47名学生,其中一半是音乐专业的学生,让其写下两周的日记,记录下每天听音乐的时间长短、音乐的种类以及听音乐时通常都在做什么,还有听音乐前后的感受等等。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都报告在听音乐的时候,情绪是积极正面的,比如放松和平静等。但有时也会体验到负面的以及好坏参半的复杂情绪。听音乐前有害怕情绪的人,在听音乐后基本没什么变化;而悲哀、仇恨和侵犯性有轻微下降或者基本不变;悲观、退缩、厌恶、生气、愤怒和不满等情绪则在听音乐后消失。
为什么有些情况下听音乐对情绪没有改善呢?这是因为所听的音乐与人当时的情绪状态不同步造成的。只有做到同步,才会产生情绪的共鸣,例如一个人在悲伤的时候先听悲伤的音乐,让自己的情绪与音乐融为一体,把悲伤的情绪都宣泄出来,然后人的情绪自然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此时再逐渐把音乐转变为明朗、美好、积极的旋律,那么人的情绪也就会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而改善了,这在音乐治疗中被称为“同步原则”。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独自悲伤时,通常会产生消极念头,如“人生本来就是悲惨的”、“活着真没意思”等等。但在美妙动人的音乐中去体验悲伤的感情时,情形会发生改变。例如,让一个失恋的女孩子在悲伤的时候听悲伤的音乐,比如《梁祝》,去重新体验失去爱情的痛苦时,她会慢慢发现这一段痛苦的感情经历是很凄美的,也是很珍贵的,自己会因为这一段经历而变得更加成熟,内心的体验更加深刻,自己的生命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完整。这就是悲剧的力量所在,也是音乐对人类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