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只鳞片羽诗界撷拾

时间:2024-03-23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白婉清  阅读:

  几十年来,我和邹荻帆之间始终保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平淡关系:有机会见面时很是高兴亲切,见不到面也无所谓,因此没有留下多少可以追忆的内容,只有一次共同参加的诗坛聚会才留下了较深的印象。那是1984年为庆贺臧克家80岁诞辰在济南举办的臧克家作品研讨会,规模较大,与会者除了诗界人物还包括文学界教育界的一些嘉宾。我们老《诗刊》编辑就去了六个人,邹荻帆作为新上任的《诗刊》主编自然也参加了。《诗刊》故人又一次聚首十分难得,大家和老主编臧克家照了一张合影留念。邹荻帆那年已经67岁,大约半年前才做了一次肺切除的大手术,恢复得还不错,看精神头完全不像生过大病的样子。会议议程约四天,前半段是有组织的大会发言,后半段是自由发言,还有人即兴发表朗诵诗。我便准备趁下午自由活动时间写一首诗第二天做朗诵发言。刚写了没几句,邹荻帆兴冲冲地跑了过来,邀请我和同室的《诗刊》老编辑吴家瑾一起去游大明湖,还带着装有彩色胶卷的相机要给我们拍照。我们自然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好意。在他的引导下,我们不仅领略了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著称的名湖风貌,还游览了号称“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品尝了那里甘甜的泉水,在“趵突泉”三字的石刻旁和不记得位于何处的孔子墓高大墓碑前等几处,他都给我们拍了照。大家以轻松欢快的心情尽兴玩了一下午,虽然发言稿没有写成,我却毫无遗憾。最后一天的活动是人人感兴趣的登泰山,虽然明知山高路陡,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邹荻帆虽已年近七旬,又大病初愈,也和我们一样信心满满。当面对蜿蜒而上、一眼望不到头的石阶时,他毫不畏缩,拄着租来的登山杖(一根细竹杆)拾级而上,步子虽缓却不落后。我都走得气喘吁吁,他却神色自若。半途经过一些景点或寺庙,他还兴趣盎然地拐进去观赏一番。特别是来到著名的刻经石景点“经石峪”,他更是十分认真地欣赏着那些大小不一的摩崖石刻,赞叹着古人的高超书法,流连忘返。更有趣的是,山路旁遇到一处算命摊,几个算命先生正口若悬河地为人算命。他们那一套套似乎有根有据的算命术语,竟把邹荻帆和我吸引了过去,听得津津有味。虽然明知道这是迷信的骗人把戏,邹荻帆出于好奇还是忍不住掏钱算了一卦。可能算命先生看他像个大人物,便讲了一堆吹捧的好话,说他是贵人有贵命,生活和事业如何顺利成功等等。有的话居然也蒙对了,如说他65岁以后会有一难,闯过之后将会运气更好,一帆风顺事业亨通。这所谓一难恰好应合了他不久前的那场大病,他便饶有兴味地和算命先生聊了起来。同行的吴家瑾在前面等得不耐烦,返回来寻找,发现我俩原来在算命,简直哭笑不得。在她的调侃中我们才继续登程。路上我们意犹未尽地讨论起算命的话题,分析起算命先生所以能取得对方信任,自有其妙招。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讲点似是而非云山雾罩的套话,其中总会有对得上号的内容,于是让人越听越高兴。连邹荻帆这样高智商的人都能被唬住,何况是一般老百姓呢。至于对未来命运的预测,本是个未知数,更不会有人去较真了。

  这次聚会之后,邹荻帆不忘把所拍的照片给我和吴家瑾分别寄来。但除了这次的通信之外,我和他再也没有继续联系,直至他1995年去世。在济南的那张合影就成了最珍贵的纪念。若是追溯一下自那以后他的成就,倒也应验了算命先生的预测:越来越好。首先在创作方面取得大丰收,不仅陆续出版了一些诗集、译诗集,还有长篇小说和文集。其次社会活动方面更是活跃,足迹遍及国内外,还参与了一些诗集的编选工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1993年南斯拉夫举行的斯梅代雷沃诗歌节上,他荣获“斯梅代雷沃城堡金钥匙奖”。这个奖只授予国际上享有盛名的诗人,而他是中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其实细想起来,邹荻帆之所以在晚年仍取得诸多成就,正是基于他那一贯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处世态度,那毕生孜孜不倦、勤奋探索的进取精神。有了这些努力,命运之神自然会给予特别眷顾,又何须听算命先生的饶舌呢?

  邵燕祥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自我参加工作之始认识的诗人中,邵燕祥是最年轻的一个,也是至今唯一健在且和我依旧保持联系的一个。这维系了60多年的友谊弥足珍贵,值得在此记上一笔。

经典杂文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