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买一顿菜
他是一名记者,父母是农民,几年前,随他搬到城里。出于职业特点,他总在外面采访,中午不回家,晚上回来也很晚。老两口中午不愿做饭,煮两包方便面便是一顿饭,热一热头天的剩饭剩菜,也是一顿饭。儿子知道了,想让父母每天吃一顿像样的午餐。无论怎么说,父母就是“阳奉阴违”,我行我素。逼急了,他们就说:“比在农村好多了。你不在家吃,就我们两个人,炒菜吃不了,都浪费了。”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第二天早上,他早早地起来,到菜市场买好中午的菜。然而,父母做了几天午饭,不再做了。他发现,晚餐的菜肴,有的是他早上买回来的菜。他劝了父母几次,还是没有效果。于是,他每天把买菜的量增加,足够吃两顿。他以为这回父母没办法了。没想到的是,父母干脆把菜放到冰箱里。他被老人家的勤俭所感动。不管冰箱存有多少菜,每天早晨,他仍然买回新鲜的蔬菜和蛋、肉。冰箱装不了,父母真的没了办法。于是,老两口只好每天认认真真地做午餐。午餐吃得好了,一段时间后,父母胖了一些,脸色也红润多了。提起儿子,老两口说:“儿子可真孝顺呀。”
少抽一包烟
父亲已经70多岁了,烟龄少说也有50年,至今“恶习不改”。儿子不知想了多少办法,磨了多少嘴皮,说轻了,父亲当成耳旁风,说重了,父亲最多戒上一个星期,便会旧病复发,抽得比以前更凶。儿子搜集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戒烟诗、戒烟歌,还找来许多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名言警句,郑重地“警告”父亲:“多吸一根烟,少活一秒钟。”父亲总是“嘿嘿”一笑,说:“就是少活几年,又怎么样呢?就让我享受享受吧。”儿子苦思冥想,终于找准了父亲的“软肋”。他不再给父亲零花钱,每天买烟都要亲自购买。一个星期后,不识字的父亲问:“这烟什么牌子,感觉不错,得三四元一包吧?”儿子说:“‘大中华’,一包40元。‘小熊猫’,不贵,30元一包。您辛苦了一辈子,要抽就得抽点儿高级的。”父亲吓了一跳,心疼得不行,一包烟能买50斤小麦,割5斤肉,买10斤鸡蛋……他节省了一辈子,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怎么能吸这样贵的烟。他要儿子买一两元一包的。儿子答应着,可是,每次买回来的还是“大中华”、“小熊猫”等高档香烟。父亲拗不过,只好以少抽或不抽来抗议。半年后,父亲不知不觉地戒了烟。
温馨启迪
本文通过儿子和父母“过招”的两个片断,展示了儿子的“智慧”和“温情”,也为读者树起榜样:对待父母,就是要这样既“狡黠”又耐心。文章语言朴实,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