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论明清小说中的瘟疫叙事与隐喻意义

时间:2022-01-01    来源:馨文居    作者:李 鸣 黄丹慧  阅读:

  将生命寄托于子虚乌有的神明身上这种行为,归因于我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固有体制的荼毒。人们潜意识里认为神明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只要虔诚地向上苍祈祷,瘟疫就能被驱散解除。换而言之,人们早期对于瘟疫的认识主观性是非常强的,从医学的角度去看待瘟疫的几乎没有。

  当明确即便整日叩拜神佛,瘟疫也依旧带走至亲之人这个事实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瘟疫来自于自然,对瘟疫的认识变得客观起来,不再将所谓的希望放在牛鬼蛇神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积累了很多瘟疫有关的经验,如清《镜花缘》中在伯虑国时因需配痢疟及金疮各药而不能与林之洋同行的多九公、说医家治痢用大黄数钱不中用,对于痢疟之症,以后要少吃麻黄发汗之物的唐敖;清《官场现形记》中挽留尹子崇的老婆子说受了寒气,秋天是要打疟疾等。当慢慢掌握了瘟疫产生的诱因以及相关的药物治疗手段,人们对瘟疫的态度由最初的恐惧敬畏变为主动防治,在生活中也留下了许多与瘟疫有关的风俗,如祭祀祖先、驱瘟鬼、拜瘟神等。

  我国五千余年的历史,既是一部社会生活史,也是一部瘟疫斗争史。虽然人们依旧保留了些许落后的观念,不能完全摆脱牛鬼蛇神的束缚,但在后期主动防治瘟疫的过程中,所积攒的民俗文化以及社会意识的转变十分难能可贵​‍‌‍​‍‌‍‌‍​‍​‍‌‍​‍‌‍​‍​‍‌‍​‍‌​‍​‍​‍‌‍​‍​‍​‍‌‍‌‍‌‍‌‍​‍‌‍​‍​​‍​‍​‍​‍​‍​‍​‍‌‍​‍‌‍​‍‌‍‌‍‌‍​。

  注释:

  ①王树芬:《我国历史上的大及其发生规律初探》,《中医杂志》1995年第6期,第370-371页。

  ②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中华书局2013年版。

  ③(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中华书局2009年版。

  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中华书局2013年版。

  ⑤(清)袁枚:《子不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⑦(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中华书局2003年版。

  ⑧(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七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⑨(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四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⑩(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岳麓书社1989年版。

  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八),中华书局2009年版。

  ⑫(清)曹去晶:《姑妄言》(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⑬(清)佚名:《施公案》(第一百八十九回),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文献:

  [1](美)苏珊.疾病的隐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3.

  [3]方凤会.瘟疫的文化历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4]胡立.清末瘟疫与民众心态[J].史学月刊,2005,(9).

  [5]范行淮.中国医学史略[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6:245.

  [6]曹树基,李玉尚.咸同年间的鼠疫流行与社会变迁[J].清史研究,2001,(2):19-32.

  [7]张剑光.三千年疫情[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8]王树芬.我国历史上的大疫及其发生规律初探[J].中医杂志,1995,36(6):370-371.

  [9]杨莹樱.中国古代小说的瘟疫描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10]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清代江南对瘟疫之认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余新忠.20世纪以来明清疾疫史研究述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10).

  作者简介:

  李鸣,男,汉族,江苏东台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明清小说研究。

  黄丹慧,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本科,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