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论明清小说中的瘟疫叙事与隐喻意义

时间:2022-01-01    来源:馨文居    作者:李 鸣 黄丹慧  阅读:

  (一)明清小说中瘟疫隐喻分类

  1.将瘟疫视作鬼神象征,予以其超自然的力量

  在明清小说中,除却极少数小说将瘟疫看作自然世界的自然现象之外,一部分明清小说中的瘟疫都被看作鬼神的象征,那是比自然更加神秘可怖的力量。而将瘟疫视作鬼神象征的故事又大概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便是四处为患的鬼怪。明代《咒枣记》,清代袁枚的文言短篇小说《子不语》中《石门尸怪》《瘟鬼》《疟鬼》《长鬼被缚》等篇,清代纪昀的文言志怪《阅微草堂笔记》等,都曾记载为祸四方、散播瘟疫的鬼怪。

  通过瘟鬼与人的对话,深刻地表现出人们对于瘟疫的惧怕与痛恨。其所记载的治疗瘟疫的方子既体现了当时人们防治瘟疫的意识,也表达了人们想要战胜瘟疫的美好愿望。

  第二类,则是掌管瘟疫遍布的神明。清《姑妄言》中《苏耽老饮疫神》一节中就讲述了疫神的故事:苏耽老因为经常嘲笑人而被周边人所讨厌,众人在元旦之日本想在门上贴上疫神的画像让其触霉头,谁承想苏耽老笑而迎之,最终免于瘟疫之灾,福及家人。

  2.将瘟疫视为上天的警示

  在因果宿命论的影响下,瘟疫被视作上苍的警示惩罚,这类隐喻明清小说中较为常见,如认为瘟疫对于贪官污吏、品行有损之人的惩戒。明代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在第二十七回《祸患无突如之理》中写道:“这些吃人的怪兽,到了次年春里,发起瘟疫来,挨了门死的百不剩一,这可不是天老爷着实的儆戒人了?” ⑧百姓们觉得那些贪官污吏患上瘟疫是上天对于他们的惩罚,十分大快人心。《咒枣记》中本为良善之人的郑德翁,一生本本分分,却因为做坏了房子而招瘟惹灾,最终上苍对郑德翁的惩罚便是使其合家感染瘟疫​‍‌‍​‍‌‍‌‍​‍​‍‌‍​‍‌‍​‍​‍‌‍​‍‌​‍​‍​‍‌‍​‍​‍​‍‌‍‌‍‌‍‌‍​‍‌‍​‍​​‍​‍​‍​‍​‍​‍​‍‌‍​‍‌‍​‍‌‍‌‍‌‍​。

  天有异象,大是灾殃。在盛行阴阳五行之说的古代,瘟疫还被视作政局不稳、奸臣当道时上苍对众生的警告。如《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曾表明因京中瘟疫遍及,大宋皇帝请求张天师“普施符篆,禳救灾病”,但在开坛做法的过程中却是惊扰了蛰伏已久的妖魔鬼怪,顿时“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一风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这一情节无疑是较为吓人的,说明了当时民不聊生的同时,也注定了在一百零八颗妖星的作用下,大宋社会后期避无可避的沉浮动荡。

  以上天警示形式出现的瘟疫相较于法律有着极强的约束性,无论是权力在握的官吏贵族,还是能对其进行约束管理的也只有神秘的上苍,这一类型的瘟疫隐喻比起鬼神象征更具备统摄意义,一切不良之行、无品之人均无所遁形。

  3.作为咒骂社会现象或世人的咒词

  瘟疫在明清小说中还会以咒词的形态出现,一般有赌咒发誓来证明自身清白或咒骂他人来宣泄不满情绪两种情况,在世情小说、官场小说中出现的较多。如明代《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四回中:“你要只进一进来,跌折双腿,叫强人割一万块子,吊在湖里泡的胖胀了,喂了鱼鳖虾蟹,生布心疔,瘟病一辈子!”悍婆状告明太守时咒骂其得瘟病。⑨

  再如明《金瓶梅》第一回《武二郎冷遇亲哥嫂》中潘金莲埋汰自己不知是哪辈子遭瘟才遇见的武大郎;第四十六回中琴童儿抱怨小奶奶们是瘟死鬼,让她在雨雪夜里四处找皮袄。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053回《变幻离奇治家无术 误交朋友失路堪怜》中卖汤圆埋怨二百钱的生意还没做成,反倒是遇见几个“瘟神”,去了二十多个圆子,汤瓢也打断了一个。在这里,卖汤圆口中说的“瘟神”当然不是普遍意义上掌管瘟疫遍布的神灵,而是咒骂那些影响他做生意的路人。以咒词形式出现的瘟疫使得明清小说更加通俗化,生活气息十分强烈,能够真实地再现人们当时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气息。

  4.借指人自身的心理或精神疾病

  在明清小说中,瘟疫还能够影射人们由于自身情绪造成的症状,俗称“心魔”“魔症”。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