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集体主义精神
在任何困难面前中国人民总是以万众一心的信念与决心汇集国人力量斩妖除魔,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展现出高度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使集体主义精神在新的高度上得到了动人的弘扬。如“浩荡大军驰武汉,为战疫而来,海在啸,山在呼,万里神州驱毒雾;英雄壮节寄江城,共擎天以聚,情相随,爱相伴,千年赤县布春风”(陈鑫),以寥寥数语,把浩荡大军驰援武汉救人于水火的豪迈气节和真情厚爱表现得栩栩如生。又如“难时彰国力,号令起时,万方集合一城汇;危处验人心,驰援来处,一地分离万户圆”(张项学),展现出面对疫情磨难,举国上下一呼百应的强大国力。这些楹联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真实反映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守望相助、和衷共济的决心和意志。
3.英雄主义精神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主义精神深深印刻在国民心间。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抗疫楹联歌颂抗疫一线涌现出的时代楷模,鼓舞人民群众不忘来路、勇毅前行。如“杏林拱手敬南山,几番仗剑驱魔,早练就平澜妙术;华夏蜚声称北斗,再度临危受命,又成为定海神针”(钟胜天),此联专为钟南山所题,歌颂了民族脊梁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仗剑驱魔,为疫情防控力挽狂澜,做出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为疫情“吹哨人”张继先医生所题的楹联,赞誉了其满怀仁心大爱、先公后私的崇高品格:“细心天使,大爱良医,火眼金睛为国把关,一横赤胆先吹哨;女界仁夫,杏林义客,披星戴月替人解难,尽付衷情后顾家”(金光瑜)。在历史曲折处,在惊心动魄间,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英雄之举,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的英雄精神,彰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在抗疫楹联的创作中体现出的这种情感化倾向,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应用型楹联的某种突破,使楹联创作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抗疫楹联的功能和意义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文学从未缺席。抗疫楹联作为“抗疫文学”的一种样式,借助自身特点,记录疫情真实情况、鼓舞抗疫斗志、反思抗疫不足,发挥着独特而有效的多重作用。
(一)主流话语宣传功能
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并且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各国进行互相援助、友好合作;又因其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对仗工整、朗朗上口、与广大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使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体现出了强大的宣传功能。
这次疫情的爆发给国家治理与稳定民心带来了严峻挑战,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下,部分群众可能会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进行和群众的身心健康。而抗疫楹联一般简洁有力、言简意赅、长短一致,无论是平仄规律还是韵脚设置都符合民众的阅读习惯,读起来朗朗上口,浸润了民众的真实情感体验,无形之中获取了极高的社会接受度,为抗疫工作提供便利。
1.鼓励全民抗疫,树立社会榜样
数以万计的楹联就在疫情中起到了团结抗疫力量、树立抗疫榜样的作用。如:“竭力战瘟神,披肝沥胆秉初心,东西南北同当国难;挺身施大爱,救死扶伤担使命,党政军民共度时艰”(钟胜天),“大爱岂无言?万语千言,在一挥手间,在数凝眸处;英雄亦有泪,真情热泪,为救死伤献,为酬家国流”(康永恒)。
抗疫楹联以特殊的形式出现在抗疫战场,用文字记录平凡英雄的抗疫之路,凝聚全社会的温暖和力量。尤其表达了对于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的钦佩、感恩之情。其朗朗上口、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增强了传播的便捷性,具有强大的凝聚人心的作用,鼓舞着全民族同心战斗、团结抗疫。
2.慰藉苦难心灵、鼓舞坚强斗志
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对抗疫楹联的创新必须着眼于它的精神力,要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代表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才能对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如:“雷火驱魔,提速尤嫌十日远;政民战疫,回春更觉一心同”(闫宝恩),“青草风薰,白衣天使,三楚燃情霞焕彩;乌云消散,黄鹤归来,万民圆梦树回春”(钟胜天),“天使归来轻舞庆,阴霾散尽笑颜开”(魏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