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扰乱》中所体现的东野圭吾对科技文明的思考

时间:2024-09-01    来源:馨文居    作者:吕苾霄  阅读:

  从这段话来看,犯罪者的犯罪动机一直在对那扭曲的名誉偏激地追逐。把自己的能力展示给社会,展示给民众。通过无差别杀人来威胁社会,给人们造成恐慌并渴望以此种方式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寻求社会的“认可”。

  三、无差别犯罪与政府的无能

  犯罪者正因为想彰显自己“恶魔之手”的力量,便会产生一种想法,即“想杀人,杀谁都好,只想多次杀人”。从而陆陆续续引发了三起无差别杀伤事件。一说到无差别杀伤事件,都会想到2005年在日本秋叶原发生的无差别杀伤事件。此事件造成了17人的死伤,其中7人死亡,10人负重伤和轻伤。

  然而《搅乱》的无差别杀伤事件和秋叶原无差别杀伤事件相比,不同的是犯罪手段和犯罪实行的过程。秋叶原无差别杀伤事件的犯罪者使用了管制刀具作案,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杀了很多人,可以说是非常残酷暴力的。但是,“恶魔之手”却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超定向扬声器来进行杀人。小说中,“恶魔之手”使用了那个超定向扬声器,主要实施了三个犯罪事件,造成了二人死亡,一人轻伤。具体地说,有一位是五十多岁的男性高空作业员,当场从高空跌落而死。另一位是高速迂回驾驶、受轻伤的年轻女职员。最后一位则是在高速公路上因声波影响蛇行驾驶最终由于车祸死亡的瘦弱老人。另外,因为作案工具并不常见,如果不是恶魔彰显自己能力而写信的话,这些事件只会被当作偶然事故处置。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阴暗的部分。如果是普通人的话,悲伤的时候或者压力大的时候去唱卡拉OK、吃饭、运动等等,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情。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调整那种阴暗的心情,导致其一直处于恶劣的情绪状态。实际上不仅仅是日本,泰国、美国等国家也发生了很多无差别杀人事件。这种残酷的恶行在世界上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根据没有在现场被当即射杀的犯罪者们事后采访得知,他们的犯罪动机虽各有不同,但是犯罪原因却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因为心情不好,谁都可以,只是想杀人”。这部小说中的“恶魔之手”也是如此。他没有工作,失去了恋人,无论如何都难以调整这种绝望的心情。通过多次杀人事件,逐渐彰显存在感,满足追求“名誉”的欲望。

  “恶魔之手”虽然实行了多次犯罪,但是警察们别说犯人的身份了,就连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等方面也很难弄清楚。东京警视厅的警察所能做的只有向汤川老师求助。除此之外,会根据犯罪者事先告知的乱数表,来判断社会团体收到的恐吓信真伪。小说里作者对于警察和政府是这么描述的:“不仅是警察,连政府首脑也在为恶魔之手而烦恼。那些只埋头于理论学问的人,并不是恶魔之手的对手。”

  四、高科技犯罪

  为了研究东野圭吾对科技文明的思考,那么对讲述犯罪者犯罪手段的相关文本的分析研读必不可缺。如前文所述,这部小说的犯罪者曾是与汤川先生在同一个学会上发表论文的科学研究学者。而且在就职期间也一直在核心部门继续自己的研究。但是,随着全社会经济形势的不乐观走向,公司决定把犯罪者调到其他不重要的部门,然后这项研究交给其他人。其成果在前文中也提到过,那是一种超声波定向发射的装置,那个装置的外观像中华锅一样,装置上安装着启动发射器12秒就能发出电子声音的计时器。犯罪者在犯罪过程中,把这个装置放在了自己的车后座。如果使用普通的扬声器,声音几乎像声波一样四处扩散。但是如果使用定向超声波扬声器的话,声波几乎不会四处扩散,而是定向发送。因为在使用超定向扬声器时需要准备时间,所以犯罪者在实施犯罪的时候,每次只能瞄准一个人。利用超声波的话可以打破距离的限制,能在一定范围之内,神不知鬼不觉地破坏被瞄准之人的平衡感,从而可以巧妙地进行犯罪。

  在东野圭吾的作品中,有很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物设定。其中有像汤川老师那样为了逮捕犯人维护社会正义而协助警察的科学家,也有像“恶魔之手”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在犯罪等错误的方向上。如若没有专业人士的帮助,对于现在的警察来说,解决高科技犯罪事件的难度仍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对于国家来说,对人才的培养绝不能松懈。与此同时,对于“恶魔之手”这种有着扭曲的价值观,阴暗的犯罪心理这类人的存在也决不能忽视。这不只是科技与人伦的较量,更是对全人类自身的挑战。

扰乱 东野圭吾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