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常常会使人如饮甘醇,如品香茗,余香满口,回味无穷。产生这样的美感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有二:一是思想情感积极向上,具有情趣美;二是诗歌作品的语言文字非常美。这两点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意境优美的诗歌作品,就像那清亮、活泼的潺潺山泉,吸引我们兴致勃勃地一路读下去,诗歌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也很自然就留在了我们的心里了。
所以说,要写出意境优美的诗歌作品来,诗人除了要有自己的真实情感、真知灼见、奇思妙想之外,还必须具有娴熟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与技巧。
比如诗人程维的《杜牧》:
顺着牧童的指向
观看:一场雨
下得多清明的。那
在雨中徘徊的影子
或许就是
纷纷心事的你
在这里,诗歌作品的优美意境会带我们走进这样的情境:
清明时节,烟雨弥漫的山野,细雨如毛,小草青青,杨柳摇曳,繁花竞放。游子们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沿着杜牧的足迹纷纷踏泪而归。荒山野岭中,鞭炮声夹带着悲痛的抽泣声,声声弥漫。凄风冷,苦雨寒,相思泪湿游子衣襟。在荒山野岭升起的缕缕青烟中,我们又似乎看到了那逝去的灵魂用那瘦弱的双脚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艰难地移动……
马车
停在比花更红一些的位置
胜过枫叶的装饰
秦淮河畔
泊着一灯迷茫的叹息
击中花语下
零乱的女子。此时
想起:玉人吹箫的姿势
明月下。她
本身就是一枚如月般的
玉。洞箫里
吹出的气。把轻风
从空气中逼出去。使
月亮有了听觉
二十四桥
是从水上吹出来的
你携酒乘船。在
那一处箫孔里游历。月亮
是玉人吹箫的冷唇
轻轻贴在桥上
吹二十四桥为箫如诉如泣
这首诗歌作品的语言,看似娓娓道来,冲口而出,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品读,便会发现其难能可贵的美质,词语的选用、安排,修辞的贴切、灵活,句子的配置、变化,等等。这一切都是那样的恰如其分,浑然一体,毫无痕迹,真是删一句则不可、增一字又嫌累赘的境界。正如在前面的章节中所评论:“它犹如生活中的某一个生命,它的每一个词、一个句子,组成一个生命,如果被割开的话,它们就会流血,就会痛苦地呻吟。”
诗人程维的诗歌语言的美感,也是由其创作风格所决定。
又比如诗人程维的《花间词人·温庭筠》一诗:
独步花间
婉约一簇最害羞的风景
曾经的少年。在
古典的田园里寻找
不朽的青春
绝世的才华吟咏:绝世的容颜一张纸写尽一生如花的女子
是诗人不著一字的语言
望穿秋水。使你的心胸
澄静无尘
一杯酒将脸上的颜色
改变。饮者的手
在残醉中握住一丝美丽的
浪漫。风上黑发扬起最后的
怀念。驿动的心
在月色抵达黎明以前
修改
……
读完这首诗歌作品,让我想起一位诗人说过的话,他说写诗时,要能够想到这是和多年未见的亲人的一次难得的会见,而会见的时间,又只有三分钟,这样,你就不会把许多可有可无的话,写到诗行里去了。
确实是这样的,一定的时间或者篇幅的限制,可以逼让我们的说话或创作力求精经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