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小三语文再次通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正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正怜悯小女孩的悲惨,一旁玩耍的小孩跑过来问我看啥,我说正看文章。“你学过《卖火柴的小女孩》了,她可怜不?”我问到,“又冷又饿。我再讲一次文章咋样?”他同意。
我边读边向他讲解,当讲到'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时,我自言自语到,'小女孩有个馍该多好呀!'他说:“馍有啥好吃的!”“我小时候和你这个年龄时吃一个白馍是很幸福的事!”于是我给他讲了一个关于吃的故事,他听后先哈哈大笑,然后可能认识到馍的好处就安静了下来。往事是这样的:
豫西山区,人多地少,加上土地大多靠天‘吃饭`,所以一年到头很少有放开肚皮吃白馍的日子。一群玩耍的小朋友中,其中一个她父亲会厨师,经常外出红白事帮人家做饭。每次办完事后,主人家感谢时会用一条毛巾包两个白馍、每个馍中夹上一大块红烧肉作为随手礼相送。这样的随手礼在那个吃还很艰苦的日子是标配。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我们五六个小孩正在玩,看到她拿着她爸带回的肉加馍出来了。正在疯玩的我们,嘎然而止了玩耍,迅速围了上去,眼睁睁看着她细嚼慢咽。她似乎也觉得不好意思,于是我们每人分得一小块馍头。分过馍头后,我们发现她手里还有肉,一块诱人的肉。肉是绝不再给我们分了,她却与我们分享了吃肉的过程。她嚼着肉,但不舍得下咽,而是嚼过后吐在了手心,托着肉在每个小朋友眼前走过,边走边说'嗯,肉! 嗯,肉…'。我边讲边示范着,小孩看到后哈哈大笑,即而笑声止住。我问到:“咋样馍重要不?”
小孩又将吃肉的动作表演给了家里的其他人,我想他应该理解了‘馍'的重要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