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是文化厚重的地方,始于东汉时期的西坝米酒,远近闻名的苦竹,都是当地的特产。它的端午龙舟民俗,一直没有间断。源于清顺治年间,乾隆年间,开始龙舟竞赛和抢鸭子活动。咸丰年间,经过整治河道后,龙舟会更加昌盛,附近水路码头都有龙舟赶来,参加每年的竞赛。五通桥的豆腐乳,人们习惯称毛霉豆腐乳,也是大放光彩,它是传统的酱菜。由于五通桥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特殊,独生的毛霉,使豆腐乳香味浓郁、香气扑鼻,回味不尽。很多到过这里的文化名人,徐悲鸿、张大千、丰子恺、冯玉祥、刘伯承诸人,品尝过后都赞不绝口。
清代同治年间,德昌园酱园在当地,就是最大的豆腐乳作坊。豆腐乳制作严谨,经过多年的酿制,形成自己的工艺流程。从磨浆、点脑到定型、蒸胚、划胚、培菌、后发酵,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选材也很讲究。一是必须用河西片区不含盐碱的山地上种的小黄豆;二是要用凉水井的水淹浸泡适度,精推细磨;三是毛霉菌丝长似鹅绒;四是酒用西坝米酒,香料精挑细选;五是大坛储存小坛出售。
五通桥的老百姓称豆腐乳为豆腐鱼,传说中的“德昌源”,由同治皇帝亲笔题写。
当时嘉州的府台,想创一个品牌流传后世,选中五通桥的豆腐乳,但必须想办法,把它送进京城宫里,他开出千两银子的悬赏。有一位姓杨的青年,自己开一家“江东园”作坊,做出的腐乳风味独特,色香味俱全。他将榜揭下,与府台谈的条件,拿出祖传秘方做的腐乳,“不要赏银,只要御笔”。府台一听大喜,让他准备几坛上好的腐乳,亲自押送进京,作为贡品献上。“时值盛夏之时,慈禧食欲不振,太医也束手无策。同治帝将嘉州府进贡的腐乳献上。慈禧在病床上,闻之有异香迎面而来,食欲大增,精神爽朗,即下诏让嘉州府每月上贡十坛。同治大喜,即招府台上殿晋见,府台告之杨的请求后,万岁爷连声道好,欣然提笔书‘德昌源’三字,释曰‘德为道,昌自然’。”
2014年12月,我在北碚开始写《丰子恺的人间情怀》,阅读大量的资料。中间休息,到超市买菜,上缙云广场散步。
那几天读《丰子恺年谱》,记载他在五通桥的日子:“一九四三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不久辞去教职,以卖画为生;先后赴长寿、涪陵、丰都和川北诸地旅行,举行个人画展。一九四五年四十七岁,去隆昌、内江、成都等地开画展。” 1943年,五通桥是丰子恺巡展卖画的第一站,他住在竹根滩,上游街乐安旅馆,画展是在川康平民商业银行。
上世纪40年代初期,丰子恺在盐业之都的五通桥,游玩过小西湖,以此为题材创作一幅《长桥卧波》。一棵伸进画面的黄葛树,一棵棵垂柳,高耸的山冈,横跨江上的浮桥,过桥人停下脚步,凭栏远望水面上的船。临河的岸边,三个男女围着一张方桌,听着河水流淌的韵律声,一边喝茶,在摆龙门阵。丰子恺的画面,没有故意搬弄色彩,用线条的文字,记录当时的风土人情。
早餐煮面条,拿来椒麻腐乳,拧开铜钱图案的盖,麻辣气息,疾速地冲来。一块块腐乳泡在麻油汤中,不似北京“王致和”,乳块腌红汤间。不同的汤汁表现两种文化,承载的故事,有了不一样的结果。
我夹一块椒麻腐乳,舌尖抿一下,冲劲十足的麻辣,顷刻间,回荡豆腐乳的香气。
小寒
小寒听上去,一个寒字,冷得打鸡皮疙瘩。在北方注意保暖,早饭要吃好。在南方过第一个冬天,我有些抗不住,怀念东北热炕头儿,烧得烫屁股。我在滨州的家,一入冬天集体供暖,屋子里暖气,不怕外面天寒地冻,雪飘风啸。只要不出门,待在家中不会感受冷的侵袭。
连阴天气,雨不停地下,整天阴沉沉的。冬天看到阳光是幸福的享受,每天在阴沉环境中生活,渴望太阳,不是什么人都能理解。回到屋子里,打开电热毯,盖上被子,呆愣望着窗外。
昨天夜里下雨,清晨起来大晴天。八点多钟,缙云山浓雾散尽,能见度高,人的情绪有些冲动。准备好购物车,去歇马古镇赶场,历史记载已有九百多年,早在南宋时期,兵马往来是重要的送军邮、民信的驿站,所以叫歇马场。1940年,晏阳初创办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旧居位于歇马镇桃园村磨滩河畔。歇马市场菜品种类多,价格相对便宜,喜欢那里朴实的人情味。小寒的日子,应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走在街头懒得伸手。缙云山下,离山这么近,却看不到一块冰,一片雪。俗话说“冷在三九”,话的意思,不需要解释,其严寒程度可想而知。山东有一句谚语“小寒无雨,小暑必旱。”北碚雨提前下了,到下雨的时候,天气变得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