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1951:柳青访问苏联

时间:2024-08-31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邢小利  阅读:

  11月12日,访问高尔基文学院。这是一所对劳动人民中涌现出的年轻作者进行全面培养的学校。学员们来自各加盟共和国,也有外国留学生。课程包括马列主义理论、党史、文学史与各国文学的讲座。该校重视对重要作家创作经验的学习和对学员实习作品的研讨。在这里任教并对学员进行辅导的多为著名作家,如卡达耶夫等。二十年来从这里毕业的学员已有几十人成为全苏闻名或世界闻名的作家。如西蒙诺夫、阿札耶夫、巴巴耶夫斯基等。中国当代文学体制与苏联的文学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丁玲负责的中央文学研究所(后改名为“文学讲习所”),在其基本任务、管理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高尔基文学院的突出影响。

  柳青关于这一天的访问记载和感受是:“下午在莫斯科高尔基文学研究院举行的座谈会是那样拥挤,屋子里挤得人转不过身,门外和楼梯上都是水泄不通。那些苏联各民族的年轻的作家和诗人们,对今天中国的事情有一种好像对他们故乡的事情一样浓厚的兴趣。他们全是二十五岁以上的人,但抢起毛主席纪念章来却像小孩一样天真,戴在胸前显得那样满意,胸脯挺得更高了。”(柳青:《难忘的印象》,《中国青年报》1952年1月18日。)

  晚上,在列宁主义青年团剧院观看列夫·托尔斯泰名剧《活尸》的演出。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11月14日,代表团分乘几辆小轿车,冒雪去参观列夫·托尔斯泰的故居雅斯纳雅·波良纳。托尔斯泰博物馆主任是托尔斯泰生前的私人秘书,已是银发缤纷的老人。代表团成员、作家胡可记述:“参观后,代表团推举柳青代表大家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题词,表达中国作家对托尔斯泰的景仰热爱之情。”(胡可:《中国作家代表团1951年访苏始末》,《新文化史料》1994年第6期)而后,代表团全体成员到森林中托尔斯泰的墓地进行凭吊。乡间美丽的大自然,幽静的庄园,托尔斯泰的生活方式,对柳青都颇有触动。柳青认识到,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的环境中,对从事文学事业的人是最佳选择。柳青后来从北京回到家乡陕西,把家安在长安县皇甫村,准备在那里长期生活并写作,与这次参观给他的触动和启发有一定关系。

  11月17日,代表团上午又参观了托尔斯泰在莫斯科的旧居。这是一座普通的小楼,展品不多,是托尔斯泰来莫斯科临时居住的地方。

  11月25日,去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

  11月29日,去柯拉拉·蔡特金集体农庄进行参观访问。来访的中国作家大都熟悉中国农民,因而对苏联农民的生活情况、收入情况和受教育的情况特别感兴趣,为此专门访问了庄员的家庭。

  12月10日,代表团全体成员访问苏联作家协会机关报《文学报》编辑部。主编西蒙诺夫介绍了《文学报》创刊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它的宗旨和组织机构,以及同国内外读者的广泛联系。

  12月11日,代表团全体成员应邀到苏联作家协会,同苏联作家们进行座谈。到会的苏联作家有吉洪诺夫、苏尔科夫、费定,诗人戈尔巴乔夫,老剧作家拉甫列涅夫,《新世界》主编、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诗人和剧作家索弗洛诺夫,以及苏联作协各部门的负责人。中国作家提出了一些有关创作的问题请他们回答。柳青提出“苏联作家向俄罗斯民主主义的古典作家学习什么”的问题。费定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谈了如何吸取古典文学的传统问题,特瓦尔多夫斯基谈了如何吸收古典诗歌的传统问题,吉洪诺夫谈了创作党的领导者形象的问题,索弗洛诺夫谈了描写作品主人公和描写敌人形象的问题,拉甫列涅夫谈了戏剧《美国之音》的创作经验,苏尔科夫回答了关于《士敏土》作者革拉特珂夫的有关情况。

  12月12日,中午抵达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市负责人和作家协会的作家们,到车站迎接代表团成员。在旅馆用餐前,市负责人介绍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在卫国战争中作出的贡献。下午,参观彼得保罗要塞。晚间,观看根据普希金著名叙事诗改编的舞剧《青铜骑士》。

  12月14日,上午参观冬宫。下午,到列宁格勒作家协会,同这里的诗人和作家们会见并共进晚餐。宴会后,赶赴剧场观赏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

  12月15日,中午回到莫斯科。下午,参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居博物馆。奥氏夫人接待中国作家,介绍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在暴风雨中成长》两部著作时的情况。

励志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