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弄堂里的外国语学社[新渔阳里六号]

时间:2021-12-27    来源:馨文居    作者:陈晨  阅读:

  刘少奇跟着杨先生走进新渔阳里六号大门,里面是一幢两上两下的小楼,底楼的西厢房较为宽敞,改成了教室的模样,挤挤挨挨摆满了桌椅,教室的前方挂着一块大黑板。底楼的东厢房是杨明斋的办公室,除了办公桌,还摆着一张长条桌,上面放着油印机、报纸、书籍。两个年轻人正埋着头在蜡纸上刻印。

  杨先生介绍说:“已经到了十来个学生,课已经开起来了,今天下午没有课,学员们在帮我做事。”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杨先生又问:“介绍信上写了有七位学员,怎么才来了六位?还有一位呢?”

  和刘少奇同来的湖南伢子刘汉芝笑道:“还有一位是周庠,他刚结婚不久,走到半路上想家了,就转身回去了。”大家笑了起来。

  杨明斋的神色有片刻的怔忡,许是想起了新婚不久就去世的妻子,但很快就神色如常,呵呵笑着说:“儿女情长,当了逃兵。”

  两位青年走了过来,一进房间就用湖南话打招呼,他们是先到的李启汉和陈为人。看到又来了好几个同乡,李启汉很热情,帮着登记造册、介绍情况。李启汉告诉刘少奇,这个班里的学员主要来自湖南、浙江、安徽等地,湖南人最多。

  晚饭是在外国语学社吃的。学社请了一个中年伙夫做饭,学员在这里搭伙每个月交两元钱。刘少奇身上带的钱不多,也不知道要在这里学多久,便和同来的学员一起商议,六个人包了五份饭匀着吃,勉强果腹​‍‌‍​‍‌‍‌‍​‍​‍‌‍​‍‌‍​‍​‍‌‍​‍‌​‍​‍​‍‌‍​‍​‍​‍‌‍‌‍‌‍‌‍​‍‌‍​‍​​‍​‍​‍​‍​‍​‍​‍‌‍​‍‌‍​‍‌‍‌‍‌‍​。正是年轻力壮需要营养的时候,此后的几个月,几个小伙子每天不到饭点就听到肚子抗议声不断,饿狠了,就去厨房舀上一勺冷水,咕嘟咕嘟灌下去。

  晚上,刘少奇和其他学员一起上楼睡觉。楼上有三间卧室。两间是亭子间,都不大,杨明斋住了一间,俞秀松和李启汉合住一间。另一个大房间做了集体寝室,来得早的搭了几张简易床铺,后面来的只能打地铺,十多个学员躺在一起,一个紧挨着一个。初来乍到的几个湖南学员看什么都新奇,很晚了还在兴奋地聊着天。

  睡在隔壁的杨先生走过来,咳嗽了一声,温和地说道:“你们赶了几天路,累了吧?早点休息,明天早起要上课。”

  一室嘈杂瞬间安宁,不多时,打鼾声、梦呓声、磨牙声此起彼伏。

  刘少奇安静地躺着,回想着这几年走过的路,一次次信心满满的憧憬,一个个流散的希望,走马灯一般在脑海里回旋,这一次,未知的前路上等待着他的又是什么?

  他也曾壮志凌云,渴望穿上军装建功立业。1917年春天,刘少奇抱着“投笔从戎”的愿望,借用六哥朋友刘丰生的名字,考进湖南陆军讲武堂。他由衷地喜欢讲武堂开设的课程——筑城、兵器、战术、马术、地形、军制、交通、卫生学,等等,总觉得这些课程里藏着克敌制胜的法宝,学得非常投入,满心憧憬着将来成为一名英勇的战士。不料只学了半年多,南北交战,讲武堂被毁,学员们被迫脱下军装四散而去。刘少奇抱着心爱的课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讲武堂。回到家,他一有空就拿出讲武堂的课本自学,幻想着有一天能重返讲武堂。但是,他的愿望最终还是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落空了。

  他也曾热血沸腾,参与过爱国学生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他正在长沙东门外的育才中学就读。看到长沙的一些学生组成“爱国十人团”,慷慨宣言“挽救危亡,生死以之”,刘少奇心中的激情被瞬间点燃。他昂首挺胸参与到爱国学生的队伍当中,走上街头散发传单。

  他也曾向往北京大学,渴望与那些优秀青年同为校友。为了考进北大,刘少奇日夜苦读,最终成功考取了北大。然而,没有想到,高昂的学杂费成了一道拦路索,把他无情地挡在了北大门外。每年的学杂费需要几百元,而且要读六年,这哪里读得起啊?思虑再三,刘少奇痛苦地放弃了北大,转而报考免费的兽医学校,很快被录取了。

网络文摘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