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赠崔复州序

时间:2024-08-04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韩愈  阅读:

  有地数百里,趋走之吏1,自长史、司马2以下数十人。其禄足以仁及三族3及其朋友故旧。乐乎心,则一境4之人喜,不乐乎心,则一境之人惧。丈夫官至刺史亦荣矣!

  虽然5,幽远之小民6,其足迹未尝至城邑;苟有不得其所7,能自直于乡里之吏8者鲜矣,况能自辨于县吏乎!能自辨于县吏者鲜矣,况能自辨于刺史之庭9乎?由是刺史有所不闻,小民有所不宣10。赋有常而民产无恒11,水旱疠疫之不期12,民之丰约悬于州13,县令不以言,连帅不以信14,民就穷而敛愈急15,吾见刺史之难为也。

  崔君为16复州,其连帅则于公17。崔君之仁,足以苏复18人;于公之贤,足以庸19崔君。有刺史之荣,而无其难为者,将在于此乎?

  愈尝辱于公之知20,而旧游于21崔君,庆复人之将蒙其休泽22也,于是乎言。

  1趋走之吏:听任驱使奔走的属官和衙役。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2长史、司马:长史,管理文书之事的官员。司马,管理军政方面的官员。

  3仁及三族:仁,恩泽。

  4一境:一个地方,指刺史所管辖的地方。

  5虽然:即便如此。

  6幽远之小民:荒僻偏远地区的百姓。

  7不得其所:遇到不公平的事情。

  8自直于乡里之吏:自直,自己伸冤要讨回公道。于,向。

  9庭:衙门、公堂。

  10不宣:不得倾诉、宣泄。

  11赋有常而民产无恒:赋税有固定数额而百姓没有固定收入。

  12不期:不期而至、无定期。

  13悬于州:悬,牵系、决定。于,被。

  14县令不以言,连帅不以信:各县县令不将实际情况报告给刺史,而刺史的上司又不相信他的举措。连帅,古代十国为连,连有帅,节度使管辖几个州,故称连帅。

  15民就穷而敛愈急:就,接于、处于。敛,收刮。急,紧急。

  16为:管辖,担任刺史的官职。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17于公:于頔(di)。

  18苏复:整顿治理之后,再修养生息以使复原。

  19庸:通“用”。

  20辱于公之知:辱,辱没。韩愈和于頔相识并有些往来。

  21旧游于:与…是老朋友,曾经有过交往。

  22庆复人之将蒙其休泽:庆复,复庆,再次庆贺。休,美好。休泽,恩泽。

  文章中所提到的崔复州,名字无考,由于他在贞元十九年这一年被任命为复州刺史,所以韩愈在文章中就称他为崔复州。我们知道,复州这个地方在唐代是属于山南东道,在当时它与郢州一样,都是属于韩愈的朋友观察使于頔的管理范围。那么这篇文章从顺序来看,应该是写在《送许郢州序》之后的。当然其写作意图与《送许郢州序》一样,都是规讽于頔,希望他停止横征暴敛,所以我们在这里就可以把韩愈的这篇文章看成时《送许郢州序》的姊妹篇。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篇虽然可以说成是《送许郢州序》的姊妹篇,但是它们在写法却有些不同。比如说,前面那篇《送许郢州序》是婉曲地规讽于頔,而这一篇却是以颂扬的口气,规讽之意隐隐见于言外。而要究其原因,当然除了避免写作上的雷同之外,就是考虑到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了。对于这个“身居方伯之尊”的于公,作者在《送许郢州序》中已通过“道刺史之事”,委婉地措责他横征暴敛,不恤民命了,如若连篇累牍地指责他,惹怒他就难以达到进规的目的了。所以这样看来,就是前文有规讽,而本文有颂扬,岂不是说明于公真有“忠乎君而乐乎善”的美德吗?这样写,于公听起来就会感到顺耳。至于颂扬之中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于公自然能体会出来。前文“道刺史之事”,以情贵相通为要;本文也是道刺史之事,而以“荣”、“难”二字立论。所谓“难”,关键是难以情通。本文没有一般赠序“规”与“赠”的内容,而是泛泛地“颂”,在颂中隐含规讽之意。语言时而机带双敲,时而意在言外,比《送许郢州序》更含蓄,是序文中的“又一赠法”。这就是韩愈的高明之处,也是我们在写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对于同一个对方写两篇文章,是需要注意到不能雷同的,从不同的方面说不同的话,这样就能做到一举两得、避免雷同。

古诗风韵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