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当汪达之遇见陶行知

时间:2024-03-23    来源:馨文居    作者:赵日超  阅读:

  “灵王庙”原为一座矮小破败的茅庵。有一年,一个被撤职的盐运使,由扬州乘船沿古运河北上,途经河下古镇,在湖嘴码头停船休息,登岸散步。经过灵王庙时,面对灵王像,他祈祷许愿:倘若灵王保佑他能官复原职,一定重建这座庙宇。两年后,盐运使如愿以偿恢复了盐运使官职。上任后,当即委派在河下经营盐业的安徽徽州富商,替他把这座茅庵改建成非常气派的庙宇。

  新安学校一开办,就为当地带来勃然生机。办学不是去享受,而是要为农人和儿童谋幸福。学校不仅要教学生读书,也要教学生生产、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注意社会生活,开展一些革命工作,掩护好革命干部子女。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之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地区,妄图吞并全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萧湖水静静地流淌着,如琼浆玉液滋润新安小学师生的心田。汪达之悄然把在新安小学就读的7名学生组织起来,组成一个小小的“旅行团”,以社会为学校,牢记嘱托,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主张,唤醒民众抗日救国的信念。

  陶行知是汪达之的人生伯乐。1933年秋天,新安小学的7名学生组成新安儿童旅行团,从河下古镇出发一路南下,到镇江、上海旅行40天。对这7个小朋友,陶行知在生活上热情关怀,不仅联系参观访问,还帮助儿童旅行团取得了一些薪酬。新旅儿童团在上海新陆师范参观、卖书、演讲,卖书收入了10多元,还得到了新陆师范付给他们的10元演讲费。为了支持他们演讲,陶行知特意写诗让他们带去——“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并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首诗改编后被编入了后来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本。

  汪达之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坚定落实者和创造性的践行者,他培养孩子们每个人都做“小先生”,坚持让孩子们轮流负责当“轮值主席”。有位教授询问新安的孩子们讲得怎样,陶行知幽默地说:“他们讲得好极了,弄得我们教授的饭碗有些不稳了……”他曾写了一首诗,赞扬新安儿童旅行团:“一群小光棍,点点有七根。小的十二岁,大的未结婚。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谁说小孩小,划分新时代。”

  陶行知时刻牵挂着新安旅行团,与他们心连心,给予鼎力相助。旅行结束,新旅的7个孩子,安全返回,还带回34块大洋。在当时,上海的一间旧房,也只卖十三四块大洋。从当年汪陶二人的往来书信中,我们发现汪陶二人是忘年交,有兄弟般深厚的感情。这次成功的旅行,为新安旅行团出发做好了形式和物质上的准备。

  1935年10月10日,新安旅行团第一批团员14人,冒着蒙蒙细雨,从淮安西门外古运河码头,登上南下的小轮船。他们身着白衬衫和蓝色工装裤,脚穿草鞋,各自携带一把雨伞和一只行李袋,闯荡当时中国最热闹的十里洋场大上海。在上海54天的成功修学旅行,轰动了大上海以及整个教育界,此后,新安旅行团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历时17年,行程2.5万余公里,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份。团员年纪最大的17岁,最小的年仅12岁。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陶行知一直关注着这群“小好汉”们。他将母亲的500元人寿保险金全部赠送给汪达之率领的新安旅行团,帮“新旅”从上海购买了一架德发牌电影放映机,一台小型柴油发电机、电唱机和幻灯机,为孩子们准备《一·二八淞沪抗战纪实》《民族痛史》《抗战》等几部抗日影片和数十张抗日救亡歌曲唱片。“新旅”通过放映抗战电影、排演街头歌舞剧、教唱救亡歌曲、写标语、绘壁画、编辑出版刊物、组织发展儿童团等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开展抗日救亡。

  新安小学招收的主要是当地贫困家庭子女、地下党员后代和烈士遗孤。新四军政委项英女儿项苏云5岁时是郭青老师受人之托带到新安小学隐蔽临时就读的。如今,在新安小学校园内,静静地矗立着一座“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这里收录着一段刻入历史的记忆。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安旅行团辗转经香港、上海抵达苏北盐城。刘少奇、陈毅接见了全体团员,赋予他们“组织十万儿童”的重任。“新旅”不负众望,组织起18万名儿童团员,劳军支前、站岗放哨。

陶行知

经典杂文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