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戏剧家泰伦提乌斯说:“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溢了各种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如果没有动植物与我们相伴,我们将不知道这个世界如何荒凉。试想,当地球上只剩下人类时,将是多么可怕。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动物,为它们与我们的共处感恩。
丰子恺一家住在杭州西湖边时,家中养了一只叫“白象”的白猫,这只猫成为他喜爱的新朋友。他喜欢白象,首先是因为这只猫好看,有两只一黄一蓝的“日月眼”,在太阳光下走动的时候,瞳孔细得就像是没有了,两只眼睛则像舞台上装的不同光色的电灯一样,人人见了都惊叹。丰子恺的女儿们回到家,一坐下,白象就会跑过来跳向她们的膝头。她们不忍心动弹,就坐着不动,向人要茶,要换鞋,要报看。大家因为喜爱白象,竟到了这种程度。
但是有一天,他忽然不见白象来吃饭,天黑了仍不见;第二天,还是没有见。丰子恺有点着急了,便写了两张海报,重金寻猫,但最终都没有人将猫送来。后来听说,它是死在水沼里了。于是丰子恺想到,猫是不肯死在家里的。这一定是白象知道生命要完结了,才外出去死!白象留下的小猫,5只死了3只,还有2只,活泼可爱,常常是丰子恺在读报,2只小猫便爬到他架起腿后的两只脚上,一高一低,令人见了发笑。而丰子恺则习以为常,倒觉得脚上没有两只猫反而不舒服了。
大家都知道丰子恺爱猫,便给他送猫。很快,家里就有了5只猫。结果是,这5只猫经常成群结队地偷鱼吃,甚至偷蛋糕吃,这让大家都很反感。丰子恺却认为,猫之所以贪污,是因为没有吃饱的缘故。如果把每只猫喂饱,它们也就会各自去睡觉、洗脸、捉尾巴,而不会去干偷窃的事。于是,他把家里的大司务叫来,详细地询问了猫的饮食问题。大司务回答说:“每日规定三顿,每顿10条猫鱼,拌一大碗饭。”丰子恺说:“这么多猫,这点饭怎么够呢,为什么不多买点猫鱼?”大司务回答:“这是太太规定的。”于是丰子恺去找太太,太太说:“一向都是这样呀。”丰子恺说:“不行,就这一点点。你这不是逼猫贪污吗!应该给30条猫鱼……”从此猫的贪污案件终于销声匿迹。丰子恺爱猫,也更加有名了。
在50年代,丰子恺的家里养了一只黄猫,起名叫“猫伯伯”。在他的故乡,伯伯不一定是尊称,而是一种调侃的称呼。这只猫伯伯,丰子恺的女儿一吟特别喜欢。有时她正在写文章,忽然猫伯伯跳上来,面对着她,端端正正坐在稿纸上,让她无法写作;有时甚至盘起身来,就在稿纸上睡觉,身子正好装满了稿纸。
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贵客,气氛一时有些严肃。正在这时,猫伯伯跳上矮桌,嗅嗅贵客的衣袖。贵客抚摸它的背,称赞:“这猫真好!”于是气氛便融洽了,开始了闲谈。正谈着,猫伯伯竟然迅速地爬上贵客的背,端端正正地坐到他的脖子后面了。丰子恺正惶恐着,但那贵客却低下头,使猫坐得更舒服。丰子恺于是总结:猫能化岑寂为热闹,变枯燥为生趣,转懊恼为欢笑;能助人亲善,教人团结;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于人。然而,这只猫却短命,在4岁上便死了,以至于丰子恺当时不愿意写它,直到10年后,才又深情地回忆起它,并由它回忆起60年前,父亲所养的活了l8岁的老猫。那老猫在父亲晚酌时,总是坐在酒壶边,父亲常用豆腐干喂它,而这豆腐干,是丰子恺的姐姐们所享受不到的。由此观之,丰子恺爱猫,还有家传因缘。
在20世纪60年代,丰子恺又养过一只白猫,这猫的名字叫“阿咪”。阿咪之父是中国猫,其母是外国猫,所以它的毛很长,像兔子一般。
那时候,白天孩子都不在家,家里十分寂寞。自从有了阿咪,家中便热闹了。厨房里常有保姆的话声或骂声,其对象便是阿咪。有时客人带孩子来,大人谈话,孩子感到很无聊。忽然阿咪跑来,它来招待小客人,大人也就安心谈话了。丰子恺照过一张照片,他身穿棉衣在写作,小阿咪就坐在他的肩上,看他写作。面对小阿咪,丰子恺有时回忆起15年前的“白象”和10年前的“猫伯伯”,特别希望阿咪能像60年前父亲养的老猫一样,能活18岁呢……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像丰子恺一样对你身边的小动物充满了怜爱,对它们小心呵护呢?这是一种慈悲心,是一种爱。在这个世界上也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相伴,我们的人生才有了更多姿采。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善待它们,与它们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