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诲之将行,柳子起而送之门,有车过焉,指焉而告之曰:“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1,圆其外而方其中然也。材而不良,则速坏;工之为功也,不攻,则速败2。中不方则不能以载,外不圆则窒拒而滞3。方之所谓者箱也,圆之所谓者轮也。匪箱不居,匪轮不涂4。吾子其务法焉者乎5?”曰:“然”。
曰:“是一车之说也,非众车之说也,吾将告子乎众车之说。泽而杼,山而侔6,上而轻,下而轩且曳7。祥而旷左8,革而长毂以戟9,巢焉而以望10,安以爱老,辎以蔽内11,垂绥而以畋12,载十二旒13,而以庙以郊以陈于庭,其类众也。然而其要14,存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也。是故任而安之者箱,达而行之者轮,恒中者轴,挶而固者蚤15,长而桡16,进不罪乎马,退不罪乎人者辕17,却暑与雨者盖18,敬而可伏者轼,服而制者马若牛19,然后众车之用具。
今杨氏,仁义之林也20,其产材良。诲之学古道,为古辞,冲然而有先21,其为工也攻。果能恢其量若箱,周而通之若轮22,守大中以动乎外而不变乎内若轴,摄之以刚健若蚤,引焉而宜、御乎物若辕23,高以远乎污若盖24,下以成乎礼若轼25,险而安,易而利26,动而法,则庶乎车之全也。《诗》之言曰:“四牡、六辔如琴27。”孔氏语曰:“左为六官,右为执法28。”此其以达于大政也。凡人之质不良,莫能方且恒。质良矣,用不周,莫能以圆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29,遇阳虎必曰诺,而其在夹谷也,视叱齐侯类畜狗30,不震乎其内。后之学孔子者,不志于是,则吾无望焉耳矣31。”
诲之吾戚也32,长而益良,方其中矣。吾固欲其任重而行于世,惧圆其外者未至33,故说车以赠。
1材良而器攻:材,材料。良,质地好。器,制作。攻,牢固。
2工之为功也,不攻,则速败:制作得很好,若不牢固,很快就会朽坏。
3窒拒而滞:被阻止前行。
4匪箱不居,匪轮不涂:不是车箱的样子就不能停下来,不是车轮的样子就不能行于道路。
5吾子其务法焉者乎:吾子,你。务,一定。法,学习。
6泽而杼,山而侔:车行水路应该消薄车轮,车行山路应该车轮并排。
7上而轻,下而轩且曳:上行应该俯身,下行应该仰身且压着车轮。
8祥而旷左:下葬的车应该空左侧。
9革而长毂以戟:戎车披革用以载戟。
10巢焉而以望:兵车加高巢用来瞭望敌人。巢,通“轈”。
11安以爱老,辎以蔽内:安车用来载老人,载物资的车前后应遮蔽。
12垂绥而以畋:垂着旗帜飘带的武车是用来田猎的。
13载十二旒:
14要:关键。
15挶而固者蚤:牢固地契入轮辋的爪。
16长而桡:车面曲。
17进不罪乎马,退不罪乎人者辕:不会因进退不便而归罪于驾驭者和马。
18却暑与雨者盖:避暑和避雨的车盖。
19服而制者马若牛:套在车上被驾驭的马或车。
20仁义之林也:仁义之所。
21冲然而有先:冲然,和融有光彩。
22恢其量若箱,周而通之若轮:宏大度量如车箱,周圆通达如车轮。
23引焉而宜、御乎物若辕:能导引驾驭各种事物如牵牛的辕。
24高以远乎污若盖:居高临远而外缘下倾如车盖。
25下以成乎礼若轼:对下能施礼敬如车轼。
26险而安,易而利:履险而安,履平而便。
27四牡、六辔如琴:四马驾车前行,驾驭者手里的六条马缰像弹琴一样协调合度。
28左为六官,右为执法:左手执辔,以象六官,右手执辔,以象执法。
29恂恂如也:温恭的样子。
30视叱齐侯类畜狗:鲁定公十年,会齐侯于夹谷,孔子时为相,曾叱齐侯。
31吾无望焉耳矣:无甚希望。
32诲之吾戚也:杨诲之是柳宗元夫人的弟弟。
33惧圆其外者未至:担心他在通达方面还不够。
对于柳宗元的这一篇文章,总起来看,作者的意图是通过是“车”,来说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具体的就是关于“方”和“圆”的关系。元和四年,杨凭自京兆伊贬临贺尉,诲之随行,道经永州与柳宗元相见。到了第二年,柳宗元就写了这篇《说车赠杨诲之》,以“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故能“任重而行于世”的车为喻,谆谆劝勉诲之应像车箱那样恢弘气量,像车轮那样周而通达,像车轴那样“守大中以动乎外而不变乎内”,达到“险而安,易而利,动而法”的境地。文章最后指出:“凡人之质不良,莫能方且恒。质良矣,用不周,莫能以圆遂。”“诲之,吾戚也,长而益良,方其中矣。吾固欲其任重而行于世,惧圆其外者未至,故说车以赠。”其后又作《与杨诲之书》,《与杨诲之第二书》,再三重申“方中圆外”之旨。“中之正不惑于外,君子之道也。吾故欲方其中,圆其外,今为足下作《车说》,可详观之。车之说,其有益乎行于世也。”从柳子给杨诲之写信的初衷看,是以一个经受过重大变故、有着颇多教训的过来人的身份,对自己这位年轻有才但性格倔强与世异立的内弟说几句家庭内部的劝勉话、贴己话,希望他能够既方其中亦圆其外,以避免自己当年的失误。杨诲之学习古人的正道,写作古代的文辞,并且要是还能够做到一举一动都合乎法则,依循大道,这样就差不多是全备的车子了。因为杨晦之本来自己就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当然要是能够加上在外在的处事做人方面,能够有所圆通,而不像柳宗元他自己走那么多弯路的话,那作者就认为杨晦之以后就会有比较好的前程和未来。这是柳宗元对他建议,也是他自己人生经验的一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