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几个朋友早几天就约定中秋节到凤凰山某山庄赏月。在明媚的月光下和几个相同情趣的朋友一边赏月饮酒,一边吟诗诵文、起舞放歌,岂不美哉!乐哉!按习俗,“十五”这天是要和家人团聚的,因此时间就改在“十六”了。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但它至少给我们以希望。
这天下午,大概才五点钟,我和小升就在山庄等候其他几位朋友的到来。时间不觉已到六点半,负责联络的小升不时的拿出手机在催促着“快点啊!都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我在一旁暗自思忖,今晚有可能泡汤。人迟迟不来,再看看天空,虽不阴沉的天,却一点生气都没有,恐怕今晚月亮是出不来了。不觉心里有点儿扫兴。先前来游玩的人们都吃完晚饭,准备打道回府了。又过了一会大家才到齐,吃完晚饭已是八九点,天黑了下来,月亮影子也没有见着。“没有了月亮,我们还是可以吟诗诵文!”为了不让大家彻底失望,我们找到山庄的老板,给安装了音响设备。大家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瓜果和干盘。大家的情绪稍有好转,只等开场了。
这晚聚会的朋友,有八九个,不凡高手的大有人在。有的是搞主持的,有的是专门培养主持的主持人。其中有几个男女青年是当地电台、电视台的台柱子;有的是搞音乐的,在当地乃至全国都有一些名气,可算称得上是大师级的了。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业余爱好者和追随者。“谁先开头?”几个小青年打破了开始前的僵局,尔后大家都无拘无束竞相表现。在电子琴优美旋律的伴奏下,时而吟颂诗文;时而引吭高歌;时而翩翩起舞。这帮年轻人,一开始她们就以播音主持娴熟的朗诵技巧折服了在场的所有人,让我感受颇深。更令人感动的,当数小升的一个朋友。他用他那男中音的声调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尽管他的发音和咬字还有待改进和提高,但尤觉情深意长、真切动人。《乡愁》这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寄寓了诗人的,也是千万海外游子绵长的思乡之情。正如评析家李元洛感慨的那样:“《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还有一位是通过小升介绍的新朋友,是本地电视台的主播。她用她那甜美而略带稚嫩的童音,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经久传唱的歌曲,曲调悠扬潺潺,词语意境纯真。仿佛把我们带回了学生时代,带回了童年的岁月。对于我们这些老者来说,最思的是故乡情,最回味的是逝去的童年。此时大家一起随声唱和,无不让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自己也融入其中。
这山庄,这灯光,这形式都受到局限,但大家的激情和雅兴却一点不减。我倒觉得这种聚会是值得提倡的。随意而不拘束;简单却显高雅。“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古人尚且如此,而我们当今社会更应倡导“以文会友”,以吟诗诵文和以歌舞会友等形式来聚会朋友。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来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品味。
这一夜,月亮始终没有出来。赏月已是不可能的事,“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也无法得到证实了。但我心中的圆月早已升起,它是那样的皎洁而明媚,和蔼而可亲。我终于看到了,它将银色的光芒洒满大地,照亮了整个山庄,也照亮了我未来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