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当代文人

时间:2024-06-16    来源:馨文居    作者:齐成彪  阅读:

  文人,就是会写文章的读书人。

  孔子是个转徙讲学的落魄文人;屈原是个高洁自效的爱国文人;司马迁是个忍辱著述的发愤文人;李白是个寻仙问道的漂泊文人;苏轼是个乐观旷达的豪迈文人;曹雪芹是个荒唐辛酸的痴心文人……他们虽是文人,却造就了中国古代的一座座高峰,让人景仰叹服!而如今的文人做了些什么呢?

  先前的读书人都是文人。读书可以让孟子纵横捭阖;可以让曹植七步为诗;可以让杜甫心系民生;可以让王安石变法图新;可以让陆游志图恢复;可以让鲁迅俯首为牛……而如今的读书人又读出了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轻浮狂躁的年代,读书人很多。且不论他们读的什么书,读了多少书,果真能孜孜读书,笔耕不辍的人又有多少呢?

  本人始终以为:常读传统意义上的好书,又常写传统意义上的诗文,才称得上是文人。由此看来,中国的当代文人真是少得可怜!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高贵的古代文人

  在古代,除了个别异族统治的朝代(如元朝),文人是一个受尊敬的群体。因为他们是民族文化的承载者,识的字多,懂的道理多,能言能写,所谓“劳心者”。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书长出息,长修养,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做“劳心者”,光宗耀祖。

  在古代,文人虽是少数,却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传道受业解惑”,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弘扬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他们上可至帝王,下可居民间,可辅以治国,可隐于凡尘,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其作品能够全方位展现古代中国各阶层的面貌:阮籍的诗文展现了魏晋文人的崇高气节;陶渊明的诗文展现了迷途知返的隐士情怀;李煜的词展现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无尽哀愁;关汉卿的戏曲展现了百姓冤苦无告的社会黑暗……

  由此观之,古代文人的“高贵”之处,并不只是“尊贵”,更多的应该是“可贵”。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一笔笔可贵的文化财富,还为民族攒下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读着他们的诗文,我们可以触摸那些遥远的时代;捧着他们的著作,我们可以博取立于世界之林的荣光!

  文人的追求

  说得小些,文人的追求是提高修养,博取功名,抒写情怀;说得大点,文人的追求是兼济天下,著书立说,名垂后世。在大大小小的追求中,文人或光耀千古,或默默无闻;或谨言慎行,或放浪不羁……他们的追求总是体现着不同的人格魅力,时常令人仰慕感慨,心向往之。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但文人的追求似乎与财富并不矛盾:做个文人,读读书,写写字,作作文,管管事,同时名利双收,不也很好吗?司马相如不就是用这样的财富比肩司马迁吗?李白不就是用这样的财富行进在路上吗?然而,文人永远不该完全为名利左右自己的追求。当一个文人堕落成以追求名利为最高目标,他还能留下什么光辉呢?因此,文人总该淡泊一点,哪怕身居陋室;且奈得住寂寞,哪怕远离尘俗。陶渊明“箪瓢屡空”地隐居田园,我们才会感叹他那“悠然见南山”的情怀;柳宗元每天寂寞地“游山玩水”,《永州八记》的光辉才会洒入人心。

  诸葛亮说:“非宁静无以致远。”文人都喜宁静,默默地“惟吾德馨”。默默地,孟浩然在鹿门山憩息;默默地,王昌龄在玉门关思忖;默默地,范仲淹在岳阳楼忧君;默默地,蒲松龄在聊斋中志异……山水田园、大漠边关、江湖远地、书房庙宇都是他们的垂青之地,这里的宁静让他们思如泉涌。肃穆的宫廷,嘈杂的街市,孕育不出宁静清远的诗文!于是,再读读古代文人那些辉煌的篇章,仿佛那潮州、永州、滁州、黄州都笼罩在一片宁静之中……

  可爱的文人们,一代又一代,用他们高尚的追求引领着后代。他们是圭臬,是标杆,是民族的脊梁!

  然而,文人毕竟不是社会的主流人群,统治阶层总是影响着他们的追求:说他们好时,“与日月争辉可也”,可以“重于泰山”,可以“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可以“用笔杆子顶枪杆子”;说他们没用时,可以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可以是“手无缚鸡之力”,可以是“臭老九”;说他们坏时,可以“焚书坑儒”,可以大兴“文字狱”,可以搞“文化大革命” ……历史的前行总会留下文人的荣耀与冤苦,文人的喜怒哀乐也总会在历史的账簿上留下或浓或淡的印痕。

  历史承纳着文人,文人牵引着历史,没有止境……

  可怜的当代文人

  当代社会,纷繁躁动,重名重利,似乎与文人的高尚追求相悖。那么当代文人该怎么“混”呢?为什么说他们“可怜”呢?

  一.地位降低。当代文人早已失去“高贵”的光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之后,文人更是低人一等。虽然近些年文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从事各类行业的人,上至国家领导,下到平头百姓,都不怎么关注文人。因而,当代文人的著作、言论、名誉普遍不受重视,当然也就缺乏影响。季羡林辞世了,有几个人会关心?史铁生病故了,有几个人会了解?那么余秋雨、毕淑敏、席慕蓉呢?甚至韩寒、郭敬明呢?想想唐代,谁人不知李白?宋代,谁人不知苏轼?元代,谁人不知王实甫?明代,谁人不知汤显祖……那么当代文人就只有悲叹的份了。然而还有更悲摧的:当一些连真实署名都不敢留下的年轻作家,以玄幻、灵怪等非传统意义的作品流行于世,且长时间霸着销售榜时,当代文人会显得更加黯淡!

  二.少得可怜。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古代的文人比现在少得多,因为观念和条件的限制,多数人大字不识几个。而如今人人都有书读,读书时人人都能写几篇作文,然而真能走上文人道路的人却少之又少。因为读书期间,大家是不得不读书写作,而读书写作似乎不大符合大众胃口,于是相较于上班族、打工族、生意族等,当代文人便少得可怜。古代的读书人就是文人;而如今的读书人绝不等同于文人,只能说“不是文盲”。当然,不排除很多行业也能出几个读书写作之人,然而他们不少人只是为了工作需要或装点门面,并非出自心灵的热爱。当代文人们只有守住自我,难觅知音了。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三.独善其身。读着古今中外的文化典籍,写着个人的情怀感悟,做着人文理论的研究,当代文人总会受到正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与思想觉悟。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主体,当代文人也多会有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胸怀与冷眼出世、顺其自然的洒脱。在纷繁躁动的当代社会,这两大利器可以让文人们博学笃行,而又经得住挫折打击。于是相对于众人的浮躁轻佻,当代文人便高尚得很,这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代文人可高屋建瓴,然而曲高和寡,唯有独善其身,多作自我抒写了。

  四.发展作用不大。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总在强调经济发展。虽然国家也在宣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然而建国几十年,二者发展极不平衡。如今,中国是经济巨人,而又是精神矮子。表现在普通百姓的层面,大家就普遍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文化陶冶,甚至多数人只以“赚不赚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因而当代文人只能处在一个物质充裕的“精神孤岛”之上,而与众人格格不入。有时向别人谈上几句,便会招致“咬文嚼字”“磨叽”“孔乙己”之类的贬损。(还好,有几人记得“孔乙己”,鲁迅先生功不可没)最终的结果就是:当代文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大;拜金的人很多,淡泊的人很少;庸俗的人很多,文雅的人很少;浮躁的人很多,平静的人很少;肤浅的人很多,有涵养的人很少!

  五.弘扬文化的主体。虽然国家一直以经济建设为重,但中国可以吹嘘的,大多还是自己灿烂的传统文化。在古代,文人一直是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主体,文人的盛衰体现着古代社会的兴衰变革,因此会有百家争鸣、魏晋风度、古文运动、九儒十丐等一系列社会文化现象。在当代,由于影像、数码科技的发展及民众对文化事业的漠视,文人对文化的传承作用已大大降低。然而,当代文人依然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主体:能够继承、研究、传播民族文化的,依然是文人;能够用民族的语言精华抒写著述的,依然是文人;能够在民族文化前沿为人师表的,依然是文人;能够到“百家讲坛”“文明之旅”等文化栏目做客宣讲的,依然是文人……如果没有了这些当代文人的努力与坚持,我们当今的中华儿女怎么对得住九泉之下的古圣先贤?!

  现在不是文化发展与文学创作的高潮期,自然也不是文人的高潮期。然而,只要我们这个民族依然存在,民族文化这片沃土上就会成长起一代代文人。哪怕不被理喻,哪怕要受贫穷,哪怕会有挫折,哪怕遭人白眼,文人们都会举起文化的旗帜,向前,向前,巍然不倒!

  人心思归

  文化大革命过去了,人们开始反思;家庭生活富裕了,人们开始考虑文化追求;社会纷繁躁动太久了,人们开始寻求一份宁静……于是文化环境宽松了;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一下传统文化;更多的人想避一避现代的骄阳,而觅一席古典的阴凉……想想过去几十年所走的弯路,多少人喊了又喊,冲了又冲,闯了又闯,拼了又拼,义无反顾。现在一些人乏了倦了,蓦然回首,那里竟有一处灯火阑珊而又清新异常的芳草地,它的名字叫传统文化。去那里停一停,才知时常光顾此地是人生的一种需要。好的东西总有它难以抑制的芬芳,于是寻来此地的人会越来越多,于是“回归传统”“回归古典”的呼声越来越响,可谓“人心思归”。

  当人们被传统文化的芬芳吊足了胃口,而在此时间点上,又有几个传播文化的人物恰巧出现,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就要产生:于是易中天火了,王立群火了,于丹火了,莫言火了……他们几位未必能代表当代文人最高的学识水平,却恰如其分地满足了大众“思归”的心声,大红大紫一番,也并不值得意外。我们感谢几位学者为弘扬民族文化所做的贡献,同时也期待涌现更多这样的当代文人,让久旱的人心多沐些甘霖。但真能火起来的当代文人与其他明星一样,在接受鲜花掌声的同时,也把自己推到了媒体爆料的风口浪尖。文人时常处在平静之中,一下子走红会带来很多不平静,甚至遭来嫉恨,影响生活,那就让我们为他们送一份平安的祝福吧。

  然而,“思归”之人都思辨力较差,这就使他们时常落入“人云亦云”的桎梏中。究其原因,还是这些人的文化素养较差,不能准确判定别人的做法及言论是否在理,于是就随大流了。不过,只要下一番功夫,在文化领域丰富自己,盲从的现象就会减少。一定的思辨能力是很必要的。易中天火了,他以前无人问津的著述也火了;莫言火了,他以前默默无闻的作品也火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火了,就肯定他的一切;我们要学会挑选,学会“拿来”。没有拿来的,“思归”之人自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思归”之心自不能迈入新境界!

  未来展望

  看看当今社会的文化面貌,想想当代文人的实际处境,多数人会对传统文化说“不”?若非有着非常的爱好,谁还会涉足文坛?现实是令人失望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隆冬毕竟会回暖,当代文人也渐渐多了用武之地。春天是令人向往的,文化的春天何尝不是呢?

  放眼很多发达国家,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很多,关注文化事业的人更多,自然其文化事业会搞得有声有色,其国民素养也让人赞叹。然而,在发展初期,这些国家不也处于文化的冰期吗?其国民不也素质不高吗?我们有先例可鉴,大可不必过于悲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文人的未来还是光明的。

  南朝的陈代很短命,诗作也没多大成就,然而陈代的文人为唐代格律诗的定型及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这个时代大约不会孕育出李白、杜甫、苏轼、袁枚这样伟大的文人,但未来一定会有。那么当代文人唯有像陈代文人那样低下头来,认真读书,好好写作,一心传道,持之以恒,为后代文人的发光,多辟蹊径,只争朝夕:无法名垂青史,那就承前启后!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文化的复兴尚需时日,昂首展望未来,当代文人功在当前!

  结语

  当代文人,

  虽不再高贵,然殊为可贵;

  虽少得可怜,然着实可爱;

  虽默默无闻,然默默耕耘;

  虽长年自抒,然志在千里!

经典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